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很憋闷 :明明是为他好,话一出口却成了争吵。
昨晚,我又一次从儿子房间气呼呼地出来。事情本来可以避免——他考完试主动完成作业,还商量着:“妈妈,我今天累了,想先听网课,十点再复习文科。”看他有计划,我很欣慰。
可十点了,他还在听题。“再等一分钟”像极了“狼来了”。拖了七八分钟才结束。
更让我着急的是背单词。五个单词,他干坐五分钟不动笔、不出声。我提醒:“动嘴读记得快。”他敷衍读了一遍。我又说:“边读边写更好。”他面无表情:“知道了。”
眼看时间流逝,我多催了几句。他突然皱眉:“你今天怎么这么烦!”
勉强默写完,他椅子一推,书本一合,就要睡了。我愣住了:“我还没生气,你倒先闹脾气?”
他说:“你一直催,我没心情学了。”
我心里一凉——这才催了几遍啊?
冷静下来我问:“那以后怎么办?”
他干脆而坚定:“你的意见讲一遍就够了。你越催,我越不想听。讲一遍,我可能不马上做,但过会儿会试试。”
矛盾解决了,方法找到了,最后还是我这个做妈的吃瘪,灰溜溜回到自己房间,把在儿子那儿受的气,撒在老公身上,才觉得好受了一些。
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我越来越验证——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叮嘱的话,讲一遍就够了。
1
为什么“讲一遍”这么重要?
因为争辩的代价,我们付不起。
当我们为了作业、作息、生活习惯,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你提高嗓门,他比你还凶。最后就算你赢了,收获的也是一个赌气的孩子和一颗快爆炸的心。
那个晚上基本就废了。他学不进去,你浑身难受。这根本就是一场双输的内耗,大量消耗孩子的精神头,也让做家长的感觉糟糕透顶,两败俱伤。
透过表象看本质,我们和孩子的冲突,表面上是为作业、为单词,但本质上,是两套大脑系统在对抗。
我们用的是已发育成熟、讲求效率的“成人脑”;而孩子正处在大脑剧烈改造的“施工现场”,主导情绪和冲动的“情感脑”马力全开,而负责规划、控制和理智的“前额叶”却还在慢速施工。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情绪风暴来得快、厌恶控制、追求自主权。我们反复催促和唠叨,在他们听来不是关心,而是不信任和控制。每次争吵消耗的不只是一晚上的学习状态,更是亲子间的理解和信任。
有些仗,赢了也是输。我们看似在纠正一个行为,实则是在与他整个成长的力量为敌。赢了当下,可能输了未来。
2
“讲一遍”不是放任不管
做家长的,之所有忍不住要讲许多遍,其实是放不下对孩子的担心:“只说一遍,他听懂了吗?他照做了吗?他不做怎么办?”
我们没完没了地唠叨,潜台词是“你不行,得听我的”。这恰恰戳中了青春期孩子最在意的痛点——他们正拼命证明自己“能行”。
如果我们只说一遍就停下,传递的是“我相信你能处理好”。这份信任,反而会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就像学走路的孩子,你总是扶着,他永远学不会自己走。适当放手,让他摔一跤,他才会真正学会平衡。
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而“讲一遍”,就是在培养这份责任感。
3
怎么做到“只讲一遍”?
道理都懂,可火气上来时真的难做到。分享几个亲测有效的方法:
1.事先约定,丑话说在前面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智慧在于“事前立规,事后不究”。避免在情绪当下纠错,不妨先让他试错。待风波平息后,再与孩子共同协商规则。关键在于“共同”——只有他亲自参与认可的规则,才会从心底里愿意去执行。
2.平静陈述,说完就走
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秘诀在于“陈述事实,而非发泄情绪”。当你看到问题,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观察和建议,然后,果断离开现场。你的退后,是给他自我觉察的空间。切记,即使他破坏了规则,提醒也仅此一遍。多一句唠叨,会让他刚刚萌生的愧疚瞬间化为反感,得不偿失。
3.给自己找个“出气筒”,比憋着强
这一点至关重要!养育青春期的孩子,妈妈的情绪稳定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但稳定不等于压抑,你必须为自己找一个安全的情绪出口——无论是向伴侣倾诉、在闺蜜群吐槽,还是运动、追剧。及时将内心的委屈和压力宣泄掉,你才能腾出空间,重新积攒耐心,继续践行“讲一遍”的智慧。照顾好自己,才是照顾好全家。
写在最后:
从今天起,试着把那些翻来覆去想要叮嘱的话,浓缩成最重要的一句,平静地告诉他。然后,相信他,也相信你自己。
我们放下的是无休止的唠叨,收获的将是孩子的成长,还有越来越和谐的家。
这份平静,才是我们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时,能给他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