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上答案:
不会更独立,而是更容易遭受“校园霸凌”,或者有“更多的坏习惯”!
一句话,小学的孩子一般是7-12岁,他们的自控力和三观还不完善,不太分得清对与错,不会预判和化解面对的风险。
如果任由孩子们在校园内自由发展,要么他们会感觉上学很压抑,要么同学相处有问题,要么被坏人盯上,轻则抢钱,重则被欺辱。
所以,小学阶段我个人建议是家长每天接送。在家辅导功课只是其中一项,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三观和生活习惯,如何和老师、同学相处?对待学习的态度?遇到突发问题怎么办?等多种生存技能,让孩子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才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事情。
1,学习规划
上过小学的家长都知道,孩子一进入小学的校门,他们的学习任务就增加很多,这时候很多孩子一下子跟不上,就会产生不愿意上学的想法。
当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在学习上找不到乐趣时,他们的心思就会转移到其它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或者归属感的事情上。
要么看课外书、玩玩具、发呆;要么上课交头接耳、传纸条、故意搞一些事情引起别人注意。
所以,孩子放学回家,让孩子吃点零食稍微放松下,就要写校内作业。写作业之前要做时间规划,例如18:30-19:00 写作业,19:00-19:30 预习复习;让孩子养成按照计划执行,家长不催促。
写作业遇到问题时,想引导孩子自己读题,查找课本,而不是告诉孩子答案,要养成遇事自己想办法的好习惯。
也可以告诉孩子:其实写作业就是在检验当天或者之前的基础掌握的是否牢固,当天完成作业后及时复习弱项,争取弄明白之前懵懵懂懂的题,第二天要学习的也一定及时预习,带着问题上课结果会事半功倍。
2,生活自理
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在家穿衣吃饭都是家长提醒或者代劳,上了小学孩子长大了,家长也不能一直盯着了,所以让孩子养成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穿的衣服,家长只需要检查即可。
而且像打扫卫生、吃饭洗碗、擦桌子等家庭任务,也要开始有意识的让孩子分担,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他也是家里的一份子,他也长大了,也可以帮助爸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当孩子慢慢的有了责任心,上了小学比如放学打扫卫生或者擦黑板这些,孩子才能明白其中意义,有活也能主动去承担,并且心甘情愿把事情做好。
在家一定让孩子学会“拒绝”,比如家长对孩子说你帮我接杯水,要允许孩子说不,这样在学校遇到不合理的请求,孩子才能拒绝。
这就需要在家里,家长会懂得给孩子“自己说了算”的场景和空间,比如孩子自己的爬爬垫,今天可以随便摆放玩具,比如写完作业后面的时间自己随意支配,每天30分钟的手机时间随便看。
总结下,孩子小学不建议去上寄宿学校:
一是孩子太小很多事情自己处理不了,需要每天和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及时消化消极的情绪和作业上的困难;
二是在家里家长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在学校老师不能精准的照顾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