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莉(中)和孩子们在游戏
2025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成为学前教育的核心准则。当“玩”成了幼儿园的“正事”,游戏如何从课堂点缀转变为成长主线?教师如何从“导演”变为“观察者”?家长又如何从焦虑转为支持?本期报道聚焦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看游戏如何激发幼儿潜能,让学习在自然发生中真正回归童年。
“孩子们在操场玩‘赶鸭子’(用秸秆做的杆子赶沙包),锻炼肢体协调;上午的‘田园探索’游戏,孩子们去园里的小菜地观察蔬菜生长,用画笔记录;下午的‘乡土工坊’,他们用玉米皮编辫子、用松果做手工。”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谷山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师赵静介绍幼儿们一天中游戏课程的主线。
2025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其中,第五十六条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展素质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要求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指出一条路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游戏课程?如何实现“玩中学”?如何检验幼儿们是否学有所得?这一理念又如何从法律条文走向教育实践和幼儿成长?
(更多精彩,见次条)
下一篇:香港留学机构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