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皖美青年
汪敏:甘愿一辈子做成长阶梯
随着教育工作的深入,汪敏越来越意识到,学生的思想引领不仅要做好思想辅导,还需要对那些失望的家长做好信心重建工作。
八年级的时候,班里来了一名从寄宿学校转来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家长就递给汪敏一份保证书说:“老师,这是他的保证书,保证不会给您添麻烦。”大约一个月后,该生没有到校,汪敏立刻打电话询问,电话那头家长生气地说:“不听话,跑了!不管他了。”说罢就挂断了电话。
事不宜迟,安排好班里的工作后,汪敏立刻上门家访。原来,是学生沉迷于手机,晚上玩到深夜,早晨不起床,家长一气之下就动手了。工作经验丰富的汪敏开始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劝其保持冷静,“现在他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撒手不管,那样只会把他越推越远。”后来,汪敏又与该学生进行了几次交流,苦口婆心地进行劝导。
终于有一天,该学生的爸爸来校感谢:“汪老师,谢谢您!”汪敏微笑回应:“一切还会更好!”在汪敏看来,学生心中都有向上向好的种子,他们的错误只是一时失去自律的失误,不是他们本质上的坏。在帮他们分析问题本原、找对方法后,就可以激发他们自觉学习、努力向上的内驱力。
这些年,汪敏的脚步踏遍了乡野的青山与田埂,一次次叩响学生的家门,坚持做好家访,了解他们在家中的生活与学习情况。课堂上,他尽心尽力拆解知识的难点,把晦涩的道理揉成易懂的话语。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他细心观察其心理动态,耐心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安全度过心理危险期。
鬓角的白发悄然生长,他却满心期许:愿这丝丝银白,能铺就学生通往成功的阶梯。一如他16岁那年走入南陵师范学校时,讲台上方的文化标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汪敏来时的初心,更是努力的动力。
(安徽青年报记者/程榕娟 通讯员/耿婷婷、张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