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教育不是冰冷的知识灌输,而是用初心点亮童心、用专业唤醒成长的漫长耕耘。陈登银老师以26年的坚守,将“传道解惑”的职责与“润物无声”的情怀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陪伴——她既是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云南省省级教学名师,也是文山实验小学四(2)班学生眼中“会讲故事的语文老师”,更是年轻教师心中“能搭梯子的引路人”。她的教育人生,恰是对“好教育是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生动诠释。

以“活水”润教:在精进中守护每颗童心
“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这是陈登银老师刻在心底的教育信条。从边远乡村小学到城区优质学校,她从未停下“蓄水”的脚步:主动向身边优秀教师取经,紧跟新课程标准参与培训,课余啃读教学专著、在网络平台汲取理论养分,用先进理念为教学“校准方向”;课前反复打磨教案,课上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调动积极性,既关注优等生的突破,也不放弃学困生的成长,总能精准找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分阶段帮他们提升语文素养。
她常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课余时间,她会主动询问学困生的学习困惑与生活难题,用耐心驱散他们的自卑;课堂上,她会用一段生动的故事、一个有趣的互动,让语文从课本里“走出来”。正是这份对教学的敬畏、对学生的用心,让她收获“校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更收获学生口中“最想亲近的老师”这一最珍贵的认可。

向“一线”扎根:在实践中破解教研难题
“好不容易从一线到教研室,为啥偏要回去受这份苦?”面对旁人“瞎折腾”的不解,陈登银老师的答案很坚定:“教研的根在课堂,脱离一线的困惑,只能在一线里找答案。”带着教研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她主动回归教学一线,将教研与课堂紧密绑定——认真记录每节课的反思与收获,积极参与学校研讨课、竞赛课,深入乡村学校送教下乡,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打磨方法。
这份“扎根一线”的坚持,让她的教研成果不断涌现:在学校和谐课堂教学竞赛中斩获一等奖,“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获市级一等奖并入选省级优课,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评选再夺省级一等奖。她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教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讲台前、学生中生长出来的“真学问”。

用“微光”聚暖:在引领中点亮教育星河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每个年轻教师都有潜力点”,这是陈登银老师的教育信念。作为班主任,她不只是“管理者”,更是班级的“同行者”——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出谋划策,赛场上和大家并肩呐喊,用陪伴织就团结的班级氛围,所带班级先后获评校级优秀班级、市级及州级先进班集体,孩子们在这片沃土上成长为自信阳光的追梦少年。
作为文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她更甘当“铺路石”:教材改版与新课标实施后,她带领年轻教师深耕课题研究,主持的课题《运用参与式教学提高小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获省级案例二等奖,州级课题《小学语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结题获评优秀等级;她悉心指导工作室成员与学员,助力他们在省、州级语文学科竞赛中斩获课堂教学名师、一等奖等荣誉,让自己的教育经验化作照亮更多人前行的“微光”。
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当下的成绩,更在于对未来的照亮。陈登银老师的26年,是用“用心做事”的专业态度夯实教学根基,用“用情育人”的温度温暖成长旅程,用“用力引领”的担当传递教育薪火的26年。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位教师的个人成长史,更是无数基层教育工作者“躬耕不辍、向阳而行”的缩影——这份坚守,既照亮孩子们的求学路,也为文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绵长而坚定的力量。
来源:文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