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搭子”做起 打开自我,与真实链接
创始人
2025-10-28 01:06:03
0

大学阶段是青年完成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学生个体成长的核心课题,体现着教育的成效,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围绕大学生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实现自我成长、适应群体生活,如何面对新型社交模式等一系列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姚华松,与其展开了一场关于“关系必修课”的对谈。

中青报·中青网: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人际交往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姚华松: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关系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本范畴。如果没有交往、缺乏社会关系,人就会成为纯粹的生理意义上的人。而人活着的意义之一是获得认同感,缺乏社会交往,很难获得认同感。进一步来说,人际交往深刻影响个人的社会关系构成及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交往质量的高低甚至直接决定个人的发展质量与幸福感。

中青报·中青网:“群体”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姚华松:各类型性质与功能的“群体”,赋予大学生不同的身份标签,他们从中可以找到认同感与归属感。在各种群体及群体性活动中,大学生可以了解与习得各种知识、信息与技能;脱离了群体及群体生活,会显得孤立、孤僻。实际上,如果年轻人仅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会严重影响其学习与生活质量。

中青报·中青网:技术给了我们一种“孤独的可能”,比如借助点外卖、叫网约车等,即可完成过去需要与人打交道才能完成的活动。有些大学生觉得社交不再是必须的,甚至回避社交,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姚华松:或许现实社交让部分大学生感到烦躁、乏味,需要面对各种现实问题,甚至需要“伪装与表演”,网络社交则可以“眼不见、心不烦”,反而能表现真实的自己,更加自由、自在与自如。但整体上,年轻人这种把自我封闭起来的做法,会让他们失去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力,也失去与真实世界的有效链接。我还是觉得年轻人应该多接触真实社会,开展真实的面对面社交,更加重视“附近”,进而减少或消弭日常生活中的无意义感及所谓的“意义贫困”。

中青报·中青网: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观察或展望?

姚华松:目前,一些大学生很难从个体化、原子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跳脱出来,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对部分虚假的或被异化的人际交往的反思、反抗与逃避。“我不喜欢复杂与圆滑的社交、赤裸裸交易式的社交、虚情假意的社交,我觉得社交让我好累……”不少大学生这么想,如果现实社交让他们不舒服,他们当然也会选择持续放弃,除非他们身处的整体发展环境有明显改善或改观。

此外,有的大学生和普通同学或舍友泛泛而交,谈不上深入,似乎也不宜深入;不过,基于共同兴趣与爱好的,比如飞盘俱乐部、徒步族、夜跑族,反而有可能建立“强关系”,但“强关系”又意味着强责任、强义务,不少人不喜欢甚至抗拒,他们更倾向于“搭子”等“弱关系”。

中青报·中青网:频繁接触的人可能无法建立深入关系,松散的“搭子”却可能变成“强关系”。这种近年来的一个新变化,您觉得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姚华松:一个班的同学,大家选修的课程不同,共同的相处时间也较少。同学之间因为绩点排名之类也存在竞争关系,导致他们会存在相互提防的情况。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的关系,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到快乐,比如徒步之后在山上吃饭、聊天,可以打开心扉。在更轻松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才能达至更好的交流状态。

貌似情感深厚、关系稳固的“强关系”,很多时候是“交换”“交易”“付出-回报率”“成本-收益率”在起作用。反观“搭子”关系,至简、纯粹,相互间无欲无求,算是名副其实的一股“清流”。

中青报·中青网:您怎么看当下“搭子文化”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

姚华松:社会学意义上,“搭子”或“搭子文化”的兴起与盛行,是年轻人面对各种压力时的一种“应然”与“适然”,他们也有情感需求及社交需求,但他们不太需要“强关系”,或凭借他们目前的资本与能力,他们负担不起“强关系”。于是,他们选择了一种“弱关系”,选择了“搭子”。同时,“搭子”也是除亲属关系之外的“强关系”建立逻辑的一种修正与复归。

可以说,各种压力具有结构性及长期性特征的刚性约束条件下,“搭子”是年轻人的创举,他们创造性地“发明”了这种新的社交方式,让他们变得轻松、自在、轻盈一点。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为年轻人鼓鼓掌,给“搭子”们点点赞。

中青报·中青网:能否从社会学角度,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一些建议?

姚华松: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之一在于体验不同的生活,接触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与思想,尝试做不同的事,开展不同的行动,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多样丰盈与精彩。打开心扉,迈开脚步,了解与接触有意思的人,找到与自己心心相通的人,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这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如果基于自我保护的考量,或不想承担太多社交压力,不妨先从“搭子”做起,从维系一种“弱关系”开始,至于后面要不要改变,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妨多学习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课程,增加人文知识,根植人文素养,进而对修复自己的社交认知产生裨益。

总之,大学生既要安顿好自己的“身体”,学好专业,掌握技能;也要安顿好自己的“灵魂”,积极社交,让自己开心生活。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施毅敏 席聪聪 记者 王钟的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4日 05版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安卓系统饱和度软件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手机市场上安卓系统的手机简直无处不在!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部安卓手机,这可真是让...
特朗普:米莱赢了美国赚了很多,... 【文/观察者网 王一】在阿根廷中期选举尘埃落定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毫不掩饰他的喜悦,不仅因为力挺的盟友...
安卓系统在哪里添加信任,保障设...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里突然弹出一个提示,告诉你某个应用需要获取你的信任才能正常运行?别急,别...
2026年兰州理工大学专升本招... 2026年兰州理工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 三、备考复习建议 1.一定要按照大学教授主编教材试卷复习。因...
导出华为手机安卓系统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华为手机里装的是安卓系统呢?这背后可是有着一番故事哦!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揭...
安卓系统系统机顶盒root工具... 你有没有想过,家里的安卓系统机顶盒竟然也能玩出花来?没错,今天就要给你揭秘一个超级实用的秘密——那就...
安卓系统编写者,从编写者视角看...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陪伴我们每天使用的安卓手机,背后竟然有着一群默默无闻的编写者?他们就像是大海中的航...
不看语言成绩也能出国读名校的机... 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的观念中,出国留学似乎离不开托福或雅思成绩。可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国际名校开始为中国学...
43名新生“拒绝入学”?高校回... ⇧点蓝色字关注“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近日,东华大学在学校官网上发布关于43名2025级本科新生放弃...
坚果pro2安卓系统,深度解析... 你有没有听说过坚果Pro2这款手机?它可是我最近的心头好呢!这款手机不仅外观时尚,性能强大,而且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