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椰林清风专栏】
对“无作业日”的思考
原创作者|椰林清风
为了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部一而再再而三地下发减负令、限时令、睡眠令、双休令……给学生减负的政策,这次又发“无作业日”令。

这些政策要落地生根,充分落实,就要找出影响历来政策充分发挥作用的深藏原因究竟是什么?

中高考、教材和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三驾马车,前两点是管理层考虑的问题,后一点就是牵涉到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问题。
就教学方面来看,有大量的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笃信蛮干,他们认为只要把一切点滴时间都用于学习,能超级吃苦,就能获取成绩最大化的收益,所以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各种办法抵制教育部的各种减负政策,造成了减负难的老大难问题。

被《人民日报》批评的那位桓台的中学校长,他强令全校学生凌晨五点到校早读,高一年级必须学完整个高三课程就是典型的实例。

由于崇尚蛮干,打着吊针输液也在赶作业的有之,吃饭,从出教室到排队,到吃完饭,只给15分钟的有之,作业做到凌晨二三点钟的有之,周六周日不休息,连轴转的有之…因此,由于长期超负荷超极限蛮干,学生中频频出现近视眼、抑症、内分泌疾病、肠胃病……

学习效果不是学得越多,作业越多,学得越快,休息越少,学习方法越变态就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习压力的承受能力都不一样,就和有的人能挑100斤的担子,有人能挑120斤,可就是有人能挑200斤一样。
人不同,学习能力和承受能力也不同,就像5磅、8磅、10磅的不同水瓶,是有差异的。一个5磅的水瓶,无论你怎样灌,最多也只能装5磅,如果你用高压水枪来强灌,只可能把水瓶灌破,也装不了8磅、10磅的水,教育的道理也一样。

任何人,只要是长期处在超负荷超极限蛮干学业压力下,就可能患上抑郁症、内分泌疾病等等,导致厌学、躺平、辍学,甚至自残自杀的恶果。

那么为什么同样的学习环境下,有的学生扛不住了,抑郁了,有的学生却没有?那是个体差异,如果继续给没有病的学生增加学业压力,一旦超过了他的承受极限,一样的要病。

所以学校和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有一个客观评价,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强迫孩子长期超负荷超极限蛮干学习。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就是超过了极限?什么就是没有超过极限?
如果孩子出现了长时间的头昏、头疼、精神恍惚、记忆力变差、失眠,梦话,甚至梦游,精神萎靡、看书看不进去,学习没有进度,这就是达到学习极限了,这时如果再强迫学习就会被逼出抑郁症和内分泌疾病来。反之,没有这些现象出现,说明孩子还没有达到学习极限,还有学习潜力。
教师、家长就要根据这些现象,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强度,学习时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安排
最好的教学就是让5磅的水瓶就装满5磅,8磅就装满8磅,10磅就装满10磅,让学生各得其所。而不靠挤占学生睡眠、体锻、休息、吃饭、舒缓放松时间的苦逼苦榨的蛮干。
教师和家长应该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累过头了反而学不好,只会弄出病来。
那些变态的超负荷超极限蛮干其实适得其反,是拔苗助长。如果现在就丢失了健康,造成厌学、躺平、休学、辍学,甚至自残自杀,哪里会有好成绩?哪里会有美好未来?
全面教学,分层要求,不搞把泥鳅与黄鳝拉得一样长的蛮干,只要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学习成绩最大化。

那些愚昧地挤占休息、睡眠、体锻、舒缓放松的蛮干学习应当坚决摒弃。只有建立了符合教育生理学极限原则的科学教育理念,教育部的一系列减负政策才能顺利落实。
图片来自网络,鸣谢!
2025年10月26日
文章来源|椰林清风的美篇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椰林清风,是学生家长,也是教师,非常注重教育与教学研究,愿
意和大家交流与分享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