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不敢举手,或许是不少家长心中的小困扰。其实,只要在预习环节花点心思,就能悄悄帮孩子积累课堂自信。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看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不必追求深度理解,更像是轻松的知识探索。可以让孩子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一起查字典认读;数学例题,鼓励他先说出自己的思路,无论对错都给予肯定。这种无压力的预习,能让孩子提前熟悉知识点,相当于给大脑做了热身运动。
在预习时,可以引导孩子提出两个小问题。比如语文课,问问“为什么主角要这样做”;数学课,想想“这个方法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孩子会不自觉地专注听讲,寻找答案。当发现自己的疑问被老师解答时,那种“我猜对了”的喜悦会推动他举起小手。

预习后,鼓励孩子在课本空白处做简单标记。画个星星标出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觉得有趣的段落。这些个性化痕迹让孩子对课文产生亲切感,课堂讨论时,他会更愿意分享“我为什么喜欢这里”。
家长可以在孩子预习后,扮演同学的角色听他讲讲收获。这个过程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表达能力。当孩子在家庭这个安全环境中顺畅表达后,课堂上的发言就会显得自然许多。
这些预习小技巧,就像为孩子搭起一个个小台阶,让他能够轻松迈向课堂互动。当知识的陌生感渐渐消失,熟悉的喜悦慢慢浮现,那只小手自然会充满信心地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