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大学教授刘强在井冈山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刘礼泽摄
在同济大学对口支援井冈山大学二十周年的重要节点,10月27日至28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刘强应邀赴井冈山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为师生带来两场兼具思想深度与现实意义的专题讲座。这场学术活动既是两校二十年协作帮扶的生动注脚,更是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厚植文化育人根基的具体实践。
10月27日,以“《论语》的现代解读”为题的讲座在学术报告厅举行,3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刘强教授以“四个核心命题”构建阐释框架,从“《论语》是本怎样的书”切入,破除“经典晦涩难懂”的认知误区,明确其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实录”的文献价值;在剖析“孔子的精神特质”时,援引“子贡赎人不取金”“子路救人受赠牛”等经典事例,将先贤从符号化形象还原为兼具人文情怀与实践智慧的思想者。
讲座中,刘强教授以“血缘”的独特视角,观照以孔子为源的“学缘”传承脉络,系统阐释中华文化的精神延续逻辑,搭建起跨越千年的精神桥梁。针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读争议,他结合“三年学,不至于榖,不易得也” 的章句内涵,指出“‘习’乃躬身实践之意,去功利化的求知方能抵达悦学之境”。在“亲亲互隐”与“大义灭亲”的伦理思辨环节,他结合古今社会治理实例,剖析传统伦理与现代规则的辩证关系,引发全场深度思考,互动问答环节掌声持续不断。
10月28日,刘强教授以“我的跨界之路”为题开讲,200 余名师生到场学习。他回溯自身学术求索历程时提到,在深耕《世说新语》研究阶段,不仅广泛查阅百余种古籍文献,更坚持系统整理研究材料;此后,他逐步突破学科边界,跨界探索哲学、美学、诗学等领域,开启了多维度的学术研究新路径,通过“世说学”讨论等学术案例,具象化阐释“厚积薄发、融会贯通”的治学路径。针对“如何平衡学业与深度阅读”的提问,他引用鲁迅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结合自身的治学经历,为广大学子传递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求索精神。
作为同济大学对口支援井冈山大学二十周年的标志性学术活动,此次讲座彰显了两校在文化育人领域的深度协作。二十年来,两校开展合作项目百余项,为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提供了“同济-井大”的成功范式。刘强教授的讲学活动,既是优质学术资源共享的生动实践,更通过经典阐释与治学传承,为井冈山大学内涵建设注入文化动能,进一步筑牢师生的文化自信根基。(刘礼泽)
上一篇:2025哈尔滨留学中介机构排名
下一篇:最新出台,事关遵义所有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