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中
开启大学之旅
2025级新生荐读书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明德”之方式,始于阅读,
认知、担当、处事、家国情怀,
提升认知,理解时代,
愿你从这份书单的阅读中,解惑、思考、获得力量
愿你大学之路丰盈而自由!
书目清单
1.《思考,快与慢》
2.《读书与人生》
3.《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4.《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
5.《坐在爱因斯坦对面》
6.《非暴力沟通》

01书名:《思考,快与慢》
作者:(美)卡尼曼 著,胡晓姣,李爱民,何梦莹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度:2012年07月
索书号:B812.2/11
馆藏地:雁山图书借阅区、育才图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丹尼尔·卡尼曼是位格外令人兴致盎然的思想家,是现今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因对判断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对理性与幸福的研究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本书就是他多年研究和思考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创新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为了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系和系统2这两个主角的特点,卡尼曼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思考,快与慢》将会改变你对思考的看法。

02书名:《读书与人生》
作者:胡适著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度:2022年1月
索书号:C52/713
馆藏地:雁山图书借阅区、育才图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多篇胡适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以读书、人生、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为主题的著名、代表性的演讲,展现出了胡适先生的思想的深刻、犀利,展现了他在纷繁的政治时局中的忧思与洞见。

03书名:《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作者:斯蒂芬盖斯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度:2019年01月
内容简介:
从2012年末开始,斯蒂芬·盖斯每天至少做1个俯卧撑,这成了他培养的微习惯。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微习惯策略比他用过的一切习惯策略都有效,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每天拨出几分钟,遵循微习惯的八个步骤,你能轻松、彻底地完成梦寐以求的改变。

04书名:《阅读是安静的自我觉醒》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著 易海舟译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度:2025年04月
索书号:I516.65/63
馆藏地:雁山图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读书=装? 读书越多越好吗? 为什么有人越读越贫乏?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脾性的书? 来看看“嘴替”黑塞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本书是德国作家黑塞的读书随笔集。 黑塞写书、爱书,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一生写了3000余篇书评,思考读书的目的与过程、人与读书的关系,也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

05书名:《坐在爱因斯坦对面:爱上自然科学的第一本书》
作者:(德)伯恩斯坦 著,马德 译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度:2012年10月
内容简介:
《坐在爱因斯坦对面:爱上自然科学的本书》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本书用尽可能简单明了的文字让充满神秘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书中讲到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或事情,在普通人眼里它们可能根本不可能构成所谓的问题,诸如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重,人的生命依靠食物维系,但是在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到死亡的过程中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变化,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又或者每天的天气都是由那些因素来形成的,等等。但就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其中却蕴含着最丰富的科学原理。

06书名:《非暴力沟通》
作者:(美) 马歇尔·卢森堡著 阮胤华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年度:2018年
索书号:C912.11/156
馆藏地:雁山图书借阅区
内容简介: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跨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