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基本功,却也是许多一线语文老师的高频困惑点:要读什么?怎么读?读到什么程度?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这四大问题,恰恰是朗读教学需要精准思考与系统设计的关键。我先后听了朱煜老师的两次《普罗米修斯》,这两个版本的朗读略有不同,以下内容将聚焦其第一个版本的课堂,解析神话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实践路径。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朗读的三项核心标准:读正确,需做到读音准确、不拖腔、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读流利,要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不读破句、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感情,则需语速语调适中、气息节奏可控、感情表达准确自然。
朱煜老师关于神话教学提出五条基本策略,第一条便是朗读,明确正确流利朗读是内容理解的前提;第二条是信息提取,准确提取关键信息是把握主要内容的核心条件;第三条是讲述练习,充分的讲述练习是全员达成目标的保障;第四条是人物感受,与内容把握交织进行是多元感受人物形象的方式;第五条是想象力激发,想象力的激发是理解神话神奇的切入点。
其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便紧扣这五条策略与神话单元“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主要内容,感受神奇想象与鲜明人物形象”的目标,以朗读为核心纽带,将“读故事”与“品人物”深度融合,教学设计精巧且层层递进,既落实了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又让神话的魅力在朗读中自然流淌。
入门修炼须知——读准字音
在“读正确”的基础修炼上,朱老师先了解预习情况,得知孩子还未读课文,在课上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主朗读,读准生字词。朱老师精准聚焦神话文本的难点——难读的人名与易混淆的字音,为后续朗读铺路。刚上课,他便引导孩子认读“普罗米修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等神名,还贴心总结规律:“这些名字后面都有一个‘斯’”,帮孩子降低认读难度;生字教学时,“悲惨”认读后提问:“文中谁很悲惨?”当孩子的答案是普罗米修斯和没有火种的人类时,朱老师点出了“悲惨”与“惨”的不同,为后文学习埋下伏笔。接着又重点区分“吩咐”的“吩”(前鼻音)与“惩罚”的“惩”(后鼻音),特别提醒“‘惩罚’不能读成‘乘法’,音调要注意”。这不仅让孩子夯实了字音基础,更在初次接触人物时便留下印象,为后续理解人物形象埋下伏笔。
初级修炼指南——读通句子
在“读流利”的进阶修炼中,朱老师以长句停顿为突破口,更以教师示范为重要抓手,让孩子在读通句子的同时,初步触摸情节脉络。面对“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危险到天上去盗取火种”这样的长句,他没有只做口头指导,而是亲自示范朗读,带着孩子感受“‘有一位’停顿,‘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停顿,‘来到了人间’”的节奏,让孩子直观体会“哪里该停、停多久”,避免读破句的同时,更在示范的语气里传递出“天神关注人类”的情境感,帮孩子自然梳理出“人物—情境—行动”的逻辑,为读段落、读全文做好铺垫,也悄悄呼应了单元“把握主要内容”的目标。此外,引导孩子想象人类有无火种的不同境遇后,再读第二自然段:“有一天,当太阳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朱老师这样引读:“他冒险盗火,是勇敢;帮悲惨的人类,是善良。既然勇敢,我们朗读时声音要大,别读得怯生生、偷偷摸摸,要读出勇敢的感觉。”
进阶修炼手册——读懂情感
最精彩的,是“有感情读”的高阶修炼——朱老师不仅紧扣文本细节,更用生动的示范朗读搭建情境,让孩子在模仿与感受中走进人物内心,让鲜明的形象“立”起来。读到第四、五自然段火神赫淮斯托斯与普罗米修斯的对话时,他更以班上一男孩的朗读做示范:“不仅读出了感叹号的语气,还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还进一步引导:“读火神的话,语气要带着‘敬佩又劝说’的温和,比如‘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语速稍缓,传递出善意;读普罗米修斯的回答,则要瞬间切换语气,用坚定有力的声调突出‘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的反问,用不容置疑的节奏强调‘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的决绝。”这种沉浸式示范指导,不仅给孩子清晰的朗读参照,更直接营造出“火神劝、英雄拒”的对话情境;后续孩子跟读时,自然能模仿着调动语气,把人物的性格读出来。
到了第六自然段,朱老师聚焦关键词“死死地”,先示范读出“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的沉重感,再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联想“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让“痛苦”在示范与想象的叠加中具象化;第七自然段巧用几次轮读前,他先让孩子分组朗读“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出来”,用放缓的语速、低沉的语调传递“无尽痛苦”,为孩子后续的轮读定下调子。更妙的是,朱老师还引导孩子想象“狠心的宙斯这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当孩子说出宙斯的恶毒想法时,与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勇敢形成鲜明对比,人物形象在引读与想象中愈发立体。
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引读,更在于帮孩子快速融入神话情境——神话故事距今久远、充满神秘色彩,孩子难免有距离感,但朱老师的示范朗读、恰当的引读、鼓励评价就像“情境开关”:读神名时,带着庄重感;读对话时,带着人物情绪;读惩罚场景时,带着共情力。孩子们在一遍遍朗读中看着老师的语气神态,很容易就走进那个“有神明、有冒险”的神话世界,不再觉得故事遥远。
高级修炼规范——创说故事
最后,在朗读的“成果转化”环节,朱老师借“大力士之口梳理全文,表达感受”,让孩子结合“盗取火种”“受到惩罚”两个小标题梳理内容。朱老师提问:“大力士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会怎么想普罗米修斯‘盗火’和‘受惩罚’的事?谁来代替大力士说?”第一位孩子说:“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盗取火种给人类,宙斯干嘛把他锁在悬崖上,还让鹫鹰啄他?太不公平了!”朱老师马上引导:“把受惩罚的部分也讲到了。谁能把‘盗火’和‘受惩罚’连起来说?”孩子很快联系文本回应:“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火种给人类,为了让人类生活更幸福美好,宙斯却把他锁在悬崖上,还让鹫鹰啄他的肝脏,这样太不公平了!”
这一环节虽未全程朗读,却建立在前期示范引导、朗读理解与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孩子既能清晰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又对神话中“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主题有了更深体会,还激发了对神话中“美与善”的向往。再加上最后梳理全文起因、经过、结果的收尾,整堂课的朗读训练形成闭环,完美达成“以读促理解、以读品人物、以读梳情节”的效果。
朱老师《普罗米修斯》第一版的课堂,正是其“神话朗读之道”的生动实践。而我有幸在自己班级聆听了他的第二个版本课堂,彼时学生已学完神话单元的《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且进行了充分预习,朱老师的朗读指导也随之微调:在“读准字音”环节,不再强调神名中“斯”字的规律,因孩子们已能熟练认读,而是把字词教学与整理感知进行结合,通过问题串来实现;在“读出情感”环节,先让学生自主朗读,再由学生结合出示的关键词进行讲述,而非直接示范引导。这些调整虽细微,却精准体现了他“以学情定策略”的教学智慧——始终围绕“通过朗读体会情感、梳理信息、品悟人物”的核心目标,让朗读真正成为适配学生认知、服务文本解读的有效路径,也让“神话朗读之道”更显鲜活与实用。
虽然朱老师告诉我,这是语文课堂最基础的操作,在他看来简单不过。可是对于很多一线语文老师来说,却是很宝贵的朗读指导修炼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