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梁跑,作文写得好。
作文写得好,语文差不了。
首科心有底,成绩没人比。
加入陪跑营,作文自然赢!

【写作要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一位真正的散文家,必须兼有心肠与头脑,笔下才有兼融感性与知性,才能‘软硬兼施’。”
这句话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联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本题目引导学生从文学创作理念中提炼出人生智慧。旨在考查学生能否从“心肠与头脑”“感性与知性”的辩证关系中,领悟到为人处世中情感与理性并重的重要性,进而反思自我成长与社会交往中的平衡之道。
材料中的“心肠”可理解为情感、同理心、人文关怀等软性素质;“头脑”则指理性、逻辑、智慧等硬性能力。“兼有”“兼融”强调二者的融合与平衡,“软硬兼施”则暗示在现实生活中应灵活运用两种素质。
学生需从散文家的创作理念延伸到为人处世,探讨如何在人际交往、决策判断、自我修养等方面实现感性与知性的统一。文章应避免仅停留在文学层面,而应深入生活实践,体现思辨性与现实意义。
【范文分享】
做人生的调温师
人们常说,写好散文需要“心肠与头脑”兼备,既要感性打动人心,也要理性启迪思考。这句话对我们为人处世同样是一盏明灯——在情感与理智之间找到平衡,正是我们在成长路上需要修炼的智慧。
“心肠”是我们内心的温度,是那份最本真的善良与同情;“头脑”则是我们思考的深度,是判断是非、权衡轻重的能力。就像鸟儿需要双翼才能翱翔,为人处世也需要同时拥有温暖的内心和清醒的头脑。
只重感情而缺乏理性,容易变得感情用事。历史上项羽在鸿门宴上因为一时心软放过刘邦,最终酿成大错,这就是“心肠”压倒了“头脑”。相反,如果太过理性而失去温度,又会显得冷漠无情。曹操“宁我负人”的处世哲学,虽然让他成就霸业,却也留下了冷酷无情的名声。
真正智慧的处世之道,在于让温情与理性相伴而行。想想诸葛亮,他既有“鞠躬尽瘁”的忠诚之心,又有“神机妙算”的过人智慧。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字里行间既有报国的赤诚,又有对局势的清醒判断。这种情与理的完美结合,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平衡同样重要。面对朋友的过错,我们需要用“心肠”去理解,用“头脑”去规劝;面对学习困难,我们需要用“心肠”保持热情,用“头脑”寻找方法。就像开车,情感是油门,给我们前进的动力;理智是方向盘,把握着正确的方向。只有两者配合,人生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记得小时候学骑车,既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敢尝试,也不能不顾危险横冲直撞。要在勇敢和谨慎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这份童年学到的道理,其实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修炼这种平衡的智慧。面对网络上的各种消息,既要保持内心的善良,不轻易怀疑一切;也要保持头脑的清醒,不盲目跟风转发。与人相处时,既要真诚相待,也要懂得保护自己。
如果说人生是一篇大文章,那么“心肠”让这篇文章有情有义、生动感人,“头脑”让这篇文章有理有据、脉络清晰。只有两者兼备,我们才能写出既不负自己、也不负时代的生命华章。
让我们在成长路上,既不做冷漠的“理性人”,也不做冲动的“情绪派”。用心肠温暖世界,用头脑照亮前路,在感性与知性的交融中,活出真正丰富、立体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