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阳光掠过山东省日照实验高中教学楼时,总能看到一个身影早早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这个人就是宋国安校长,今年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者。

就在近日,年仅52岁的宋国安校长因病逝世。
这位校长的与众不同,远不止于清晨的迎候。在他的故事里,藏着我们对“好教育”、“好校长”最深的期盼。
如果你第一次走进宋国安的校长办公室,会发现一个“有悖常理”的设置——他的门口,贴着一个醒目的二维码。
旁边写着:学生意见建议直达通道。
这不是作秀。宋国安认真地对同事们说:“孩子见了校长办公室的门,总会紧张。扫个码就能直接跟我说话,这点改变,可能就敢说了。”
他还有另一句在全校掀起波澜的承诺:“学校的中层干部,不要当‘官老爷’,要当‘服务员’。”
这句话,像一块巨石,砸向了许多学校根深蒂固的“行政化”壁垒。在他主导的学校里,“管理”的真正含义是“服务”: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砍掉三分之二的行政检查,把宁静还给课堂;组建教研协作区,让城乡教师挽手同行……这些他在莒县成功推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内核都是同一个词:尊重。
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时间,尊重每一个孩子发声的权利。
在很多人看来,校长的“威严”很重要。但宋国安却用行动证明,教育的真谛,恰恰在于放下身段,平等对视。
从教29年,从普通教师到教科院院长,他获得的国家级、省级荣誉不胜枚举。但这位正高级教师最珍视的,始终是教室里跳动的思维火花。他常说:“真正的教学,是让知识穿过生命,而非停留在纸面。”
如何让知识“穿过生命”?答案依然是尊重。
他创造的“五为主”课堂,把教师从讲台的中心推下来,转变为思维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角”。这背后,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极大信任与尊重。
宋国安校长的离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而我们如此怀念他,刷屏悼念他,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本该有的、最美好的样子:
宋校长办公室门口的那个二维码,像一枚深刻的印记。它印证的不仅是一位开明校长的选择,更是一种可贵的教育理念:真正的教育质量,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尊敬出来的。
在这个教育内卷、焦虑四起的时代,他像一个“燃灯者”,用最朴素的行动——坚守、信任与尊重,照亮了教育的本质。我们转发他的故事,是在哀悼一位好老师的离去,更是在内心深处,强烈地呼唤,我们的校园里能有更多这样的“点灯人”。
送别,与铭记
宋国安校长,请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