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6年研究生报考工作的推进,有关住宿,特别是专硕住宿的话题再次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早在今年秋季开学时,“浙大拟用2360万元租赁校外宿舍”等话题热度就居高不下。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住宿压力。“是否提供住宿”甚至成为部分考生选择考研院校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扩招之下,何处安居?橘洲君走访发现,从最基础的政策分流校外住宿,到盘活社会资源、加快基建,高校正在试图多管齐下,寻求解决之道。
一
“手速决定床位,网速主宰命运,听起来是不是‘心跳加速’?”中南大学研一新生小李和橘洲君分享了自己不久前经历的“抢床位”故事。

根据报到须知,中南大学研究生宿舍申请需通过学校“新生自助服务”线上完成,申请时间为每年8月中旬。不同校区、不同标注对应不同配置,如600元/年的为无独卫的4—6人间,1200元/年的则是带独卫、阳台的上床下桌四人间。在线上申请之前,小李做足了功课。根据小红书上“过来人”的分享,他提前准备好两台设备,甚至邀请好友同时“开抢”。
“真是太刺激了,一分钟不到,1200元/年的秒没,堪比演唱会抢票。”小李现在想起“抢宿舍”那天的场景还心有余悸,“好在我迅速调整战略,立马预定了600元/年的宿舍,四人间,无阳台,好在校区其他配套还不错,离市中心也近。”
同为“岳麓F3”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也有类似“线上抢房”的规定。湖大研究生住宿实行自愿申请制,学校根据现有的宿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给新生选择。师大则明确由学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统筹安排,在规定时间内,新生可在系统里自行申请,也可根据需求自行取消申请,床位申请完,系统将不再接受床位申请,也不再安排住宿。
在全国多所高校,类似的住宿紧张情况正在上演。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加入“研究生宿舍拼手速预定”大军。
至于没有抢到宿舍的,就只能选择自己校外租房了,这无形中增加了生活成本。
二
高校学生宿舍住宿紧张的背后,是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数为62.13万人,2020年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0.7万人。202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数为135.68万人,相比十年前增加118%。
专硕的扩招尤为明显。2014年,专硕招生数量为23.7万人,占硕士招生总数的42%。到2024年,这一比例提高至68.99%。

面对宿舍资源紧张的局面,政策分流成为高校最直接也是最无奈的应对方式。
近年来,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对专硕不提供住宿,华中科技大学只提供第一年的住宿。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明确“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安排住宿”,湖南师范大学不安排住宿的对象更明确到定向就业研究生新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新生、长沙内五区生源研究生新生。
此外,租赁改造也是一条灵活高效的解决之道。
今年秋季学期伊始,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与仅一街之隔的留芳宾馆达成合作协议。宾馆整体打包租赁给医院,并按照学生公寓的标准进行针对性升级改造。
对于面临“成长中的烦恼”的高校而言,“租赁改造”这种模式既盘活了社会资产,又快速解决了学生住宿问题,将实现学生、高校、企业“三赢”。
三
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住宿困局,新校区建设是一个重要契机。
占地1600亩、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湖南大学科创港新校区,预计2026年9月正式投用。该项目(三标段))是新校区的生活配套工程,其中包括8栋宿舍及生活配套、1栋食堂。11月3日,宿舍建设迎来关键节点——27#栋率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同样位于湘江科学城片区的湖南师范大学科创港校区也于今年9月27日按下开工键。新校区与位于二里半的主校区相距约22公里,总用地规模达1340亩,可容纳学生2万余人,能有效解决湖南师大现有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
这些新校区的建设,将从长远缓解学校的住宿压力。
在全国范围内,高校学生宿舍建设正在加速推进。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高校通过新建、改扩建、修缮、装配化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
《意见》还提出要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与宿舍面积达标挂钩,将高校学生宿舍达标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学生宿舍面积总量缺口大、学生反映强烈的高校,原则上不得新增安排招生指标。
但不是所有高校都有建设中的新校区。此时,还可以购置存量房地产用作学生宿舍。
今年10月,中南大学购置存量房地产用作学生宿舍项目征求意见的公示引发广泛关注。根据公示,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9538万元,拟由湖南旺德府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或承担)。
买商品房当宿舍,到底值不值得?湖北大学阳逻校区的项目颇具代表性,这是全国高校首个收购存量商品房的案例,其收购单价接近商品房建设成本价。
一边是全国高校超百万床位缺口,一边是楼市积压的存量房源。有网友评价,高校这波“跨界操作”看似疯狂,实则是破解住宿困局的精妙棋局。
这一做法同样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到,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补充宿舍资源,并按照校内同等标准,加强配套服务管理。
“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一张床位,更是一个能够安心学习和成长的空间。”正如采访中一位校外租房的研究生学生所言,高校住宿困局的破解之路,折射的不仅是资源分配的智慧,更是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深刻需求。

记者/张炎炎 实习生/张新梅
编辑/尹玮 校读/欧艳
初审/胡兆红 终审/李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