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郑州市第四十五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员素能提升活动,活动以“思政 +”学科融合教学研讨为主题,致力于探索各学科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新时期学科育人新路径。本次系列活动得到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各学科组积极响应筹备。管城区教师发展中心专家亲临指导,为活动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数学学科凭借逻辑之美为思政教育注入强劲动能后,理化生组的老师们接力探索,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理科教学的肌理,以兼具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课堂设计,为素养提升活动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物理课堂上,吴莎莎、孟双清、樊坳三位老师围绕《变阻器》展开同课异构教学。课堂上,老师们不仅条理清晰地拆解变阻器的原理、构造与应用逻辑,用生动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学生筑牢知识根基,更以科技发展为纽带,串联起我国电子科技领域的奋斗征程。从高端电子设备的自主研发突破,到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崭露头角,老师们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让学生在感受物理知识实用价值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民族自豪感与科学探索热情在课堂中自然升腾。



化学教学聚焦《水的净化》主题,郭秋香、李艳、梁淑瑶三位老师将知识传授与生态文明教育深度融合。在详解沉淀、过滤、消毒等净化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老师们通过数据展示、案例分析,直观呈现我国水资源现状与水污染防治的严峻挑战。从都江堰的千年智慧到南水北调工程的世纪壮举,从日常生活的节水小技巧到国家层面的水资源保护战略,课堂内容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树立起"节水为荣、护水为责"的环保意识,将社会责任感根植于心。


生物课堂上,生命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相得益彰。王玺老师在《单细胞生物》教学中,以微观生命为切入点,通过解析草履虫、衣藻等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领悟"微小生命亦有大价值"的深刻内涵,培养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人文情怀;王莹老师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课堂上,穿插科学家探索生命奥秘的艰辛历程——从观察到猜想,从实验到验证,一个个攻坚克难的故事,激励学生秉持求真态度,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创新。

观课结束后,管城区教研室数理化教研员张晖与理化生组的老师们围绕教学设计、学科育人等核心主题展开深入指导交流。张晖老师对老师们将思政元素融入理科教学的创新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内容更具深度与温度,也有效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能让学生在钻研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党总支书记刘国杰、校长牛俊涛也对老师们积极探索新时期育人模式的担当精神给予高度赞赏,他们强调,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灵魂工程,与科学素养培育同等重要,二者的深度融合能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根基,助力他们成长为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有用之才,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当硬核的科学知识遇上鲜活的价值引领,不再是生硬拼接,反倒像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科学原理有了精神温度,思政内涵有了具象载体,让知识学习与价值塑造同频共振。相信在学校的全力护航与教师们的巧思深耕下,这份育人答卷必将在45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让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科学底气的少年,在成长路上步履铿锵!
图文丨李斌
审核丨张琳
发布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