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网记者 谢玮 济南报道
11月12日下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专场。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国在会上提到,近年来济南市持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年均输送技能人才达到12万人。
王志国表示,“十四五”期间,济南市重点实施了“两个融合”战略,即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地方与高校的融合,从人才供给、产业赋能、创新驱动三个方面,推动实现教育与城市双向赋能。
为持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济南市积极构建适配产业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市现有中职学校38所、开设106个专业;市属高等院校12所、开设258个专业,其中7所学校入选国家级、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3+4”“3+2”贯通培养“立交桥”更加畅通,年均输送技能人才达到12万人。济南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有力支撑了“工业强市”战略实施。
目前,济南市建有1个国家级、7个省级产教联合体,97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83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及人才培养项目,11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融入强省会战略,要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济南联动泰安、淄博等6地市,组建省会经济圈产教联合体,目前布局建设有24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6大专业中心、14个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与技术攻关平台。上述数据的各个“点”,凝结成了一张联系教育、产业、人才、创新的产教融合“生态网”,为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济南市打造产教联盟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也成功入选了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近年来,济南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支持驻济高校与院所、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围绕济南产业发展,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工程硕博士等创新人才770余人,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教融汇平台80个,新孵化企业542家,为全市企业提供技术服务4600余次。特别是创新人才引育取得关键突破,比如,与山东大学共建的集成电路学院,全职引进国际行业顶尖专家3人,新增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6人,培养研究生567人,为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深化市校协同、产教融合机制,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强省会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