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大学 802 经济管理基础(2006-2025 年)真题分析及 2026 年命题趋势预测
郑大考研网(www.zzusy.cn)整理。

一、30 个高频考点(含年份 + 答题思路)
(一)管理学部分(15 个)
1.泰罗制(2020、2023 年)
①定义:泰罗总结几十年试验研究与长期管理实践,系统化整理的管理原理与方法;
②核心内容:以科学方法替代经验管理,包括标准化作业、科学选拔员工、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者与员工分工协作;
③意义:奠定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2.目标管理(2010、2018、2023 年)
①定义:以目标为导向,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考核奖惩的管理方法;
②核心特征:员工参与决策、目标可衡量、自我管理为主、成果导向;
③优缺点(简答题拓展):优点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实现组织与个人目标统一,缺点是目标设定难度大、易受短期导向影响。
3.决策的过程(2020、2008 年)
①认清问题(明确决策目标);
②诊断情况(分析问题本质);
③搜集与分析相关资料;
④提出多个可行方案;
⑤评估各方案优劣;
⑥选择最优方案;
⑦实施方案并反馈调整
4.组织设计的原则(2020、2022、2018 年)
①传统原则:层级原则(组织运行基础)、管理幅度原则(与管理层次成反比)、统一指挥(一个下级仅受一个上级指挥)、责权一致、适当授权、经济原则(以最少资源实现管理目标);
②动态原则:职权与知识结合(含强制性磋商、赞同性职权)、集权与分权平衡(考虑工作重要性、组织规模等)、弹性原则(适应环境变化)。
5.双因素理论(2016、2018、2022 年)
①提出者:赫兹伯格,又称 “保健 - 激励理论”;
②核心内容:保健因素(与不满相关,如薪酬、工作环境,仅维持现状)、激励因素(与满意相关,如成就、晋升,激发积极性);
③与需求层次论关联:低层次需求(生理、安全、社交)类似保健因素,高层次需求(尊重、自我实现)类似激励因素;
④管理启示:重视内在激励,通过工作内容优化(如任务再设计)提升员工满意度。
6.期望理论(2010、2016、2023 年)
①提出者:弗鲁姆,核心公式 “激励力 = 效价 × 期望值 × 工具性”;
②三要素解析:效价(目标对员工的吸引力)、期望值(员工对 “努力→绩效” 的信心)、工具性(员工对 “绩效→回报” 的信任);
③管理启示:明确员工需求、匹配员工能力与任务、建立 “努力 - 绩效 - 回报” 的清晰关联。
7.费德勒的权变理论(2018、2022 年)
①核心观点:领导有效性取决于 “领导方式与环境的适配度”,无通用领导风格;
②环境三要素:职位权力(领导者职权强弱)、任务结构(任务是否明确)、上下级关系(领导者与下属信任度);
③领导方式分类:任务导向型、关系导向型;
④应用:根据环境调整领导风格,如任务结构清晰、上下级关系好时,任务导向更有效。
8. 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2021 年)
①核心逻辑:依据下属 “成熟度”(能力 + 意愿)选择领导风格;
②四阶段匹配:
• 低成熟度(无能力无意愿):高任务 - 低关系(明确指导);
• 初步成熟(无能力有意愿):高任务 - 高关系(指导 + 支持);
• 比较成熟(有能力无意愿):低任务 - 高关系(激励参与);
• 高成熟度(有能力有意愿):低任务 - 低关系(授权自主)。
9.矩阵制结构(2014、2023 年)
①定义:纵横交叉结构(垂直职能部门 + 横向项目团队),员工受双重领导;
②优点:资源共享、灵活应对复杂项目、促进跨部门协作;
③缺点:权责不清、协调难度大、易引发冲突;
④适用:创新型项目(如软件开发、科研攻关)。
10.管理创新(2024 年)
①定义:在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模式上的创造性变革;
②核心:以提升效率、竞争力为目标,如数字化管理、OKR 考核;③途径:文化创新(鼓励试错)、机制创新(弹性工作制)、技术应用(AI 辅助决策)。
11.跳板原则(2024 年)
①提出者:法约尔,又称 “法约尔桥”;
②定义:同级部门经各自上级许可后可直接沟通,无需层层上报;
③意义:缩短沟通路径,提高决策效率,避免信息延迟。
12.战略(2009、2024 年)
①定义:组织基于内外部环境分析,制定的长期全局目标与资源配置规划;
②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风险性;
③作用:指引组织方向,集中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如华为 “鸿蒙生态” 战略)。
13.组织扁平化(2024 年)
①定义: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从 “金字塔型” 转向 “扁平型”;
②目的: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响应速度、激发员工自主性;
③实现条件:先进信息工具(如 OA 系统)、员工能力提升。
14.正强化(2024 年)
①定义:强化理论的手段之一,通过给予积极奖励(奖金、表扬、晋升)增加员工行为概率;
②原则:及时奖励、明确标准、奖励与行为匹配;
③应用:对员工的超额绩效、创新行为及时认可,巩固积极行为。
15.霍桑试验(2015、2021 年)
①背景:1924-1932 年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探索工作条件与生产率关系;
②核心结论:工人是 “社会人”(非 “经济人”)、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人满意度(而非工作条件)是生产率关键;
③意义:奠定行为科学理论基础,推动管理从 “以事为中心” 转向 “以人为中心”。

(二)西方经济学部分(25 个)
1. 比较优势定律(2018、2020、2021 年)
答题思路:
①核心:“两利取重,两害取轻”,各国集中生产优势大 / 劣势小的商品,通过贸易互利;
②例子:A 国生产酒、B 国生产布,即使 A 国两种商品均占绝对优势,仍可通过专注优势更大的商品实现共赢;
③意义: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解释全球分工格局。
2. 流动偏好陷阱(2019、2020、2022 年)
①定义:又称 “凯恩斯陷阱”,利率极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上升、证券价格下跌,愿持有货币不愿投资 / 消费;
②影响:货币供给增加被 “闲资” 吸收,货币政策失效;
③应对:需财政政策(如政府投资)刺激总需求。
3. 常数规模报酬(2020、2022 年)
①定义:长期生产中,所有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动,产量变动比例与要素变动比例相等(如要素 + 100%,产量 + 100%);
②条件:技术水平、要素价格不变;
③示例:厂商增加 100 名工人与 100 台设备,产量从 1000 件增至 2000 件。
4. 恩格尔定律(2013、2020 年)
①内容:家庭 / 国家收入增加时,食物支出占收入比例下降;
②弹性表述:富裕度越高,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如富人食物支出占比 5%,穷人占比 30%);
③应用:衡量国家 / 家庭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5. 奥肯定律(2018、2021 年)
①内容:实际 GDP 比潜在 GDP 每下降 2%,失业率上升约 1%;
②公式:(为潜在 GDP,为自然失业率);
③应用:通过 GDP 增速判断失业率变化,如实际 GDP 增 1%、潜在增 3%,失业率升 1%。
6. 公共物品(2013、2022、2023 年)
①特征: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使用,如国防)、非竞争性(一人使用不影响他人,如路灯);
②问题:“免费乘车者” 现象,市场供给不足;
③解决:政府主导提供(如公共卫生、基础教育),通过税收筹集资金。
7. 纳什均衡(2009、2010、2023 年)
①定义:博弈中,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他人策略的最优反应,无单独改变策略的动力;
②示例:古诺模型中,两厂商均按 “对方产量不变” 制定自身产量,形成稳定均衡;
③意义:分析寡头市场行为的核心工具(如价格战、合作定价)。
8. 挤出效应(2015、2016、2021 年)
答题思路:
①定义:政府通过发债筹钱,导致市场利率上升,挤出私人投资与消费;
②影响因素:私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敏感则挤出效应强)、央行货币供给调整(央行购债可缓解挤出);
③应用:财政政策效果分析,如经济过热时财政扩张易引发显著挤出。
9. 自动稳定器(2018、2022、2024 年)
①定义:无需政府干预,自动调节经济波动的机制;
②主要工具:
• 累进所得税(繁荣时税增,抑制需求;衰退时税减,刺激需求);
• 社会保障(衰退时失业补贴增,提振消费);
③作用: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如疫情期间失业金自动增加。
10. 经济利润(2024 年)
①定义:总收益 - 总成本(显性成本 + 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含机会成本(如老板自身劳动的机会成本);
②与会计利润区别:会计利润 = 总收益 - 显性成本,经济利润更真实反映企业效率;
③示例:厂商会计利润 100 万,若老板去其他企业工作可得 50 万(隐性成本),则经济利润 50 万。
11. 逆向选择(2016、2024 年)
①定义:信息不对称下,劣质品驱逐优质品(如二手车市场,劣质车多导致优质车退出);
②例子:保险市场(高风险者更愿投保,推高保费导致低风险者退出);
③解决:信号传递(如企业保修)、信息披露(如二手车检测报告)。
12. 货币政策(2024 年)
①定义: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与利率,影响宏观经济的政策;
②核心工具:
• 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调节货币量);
• 法定准备金率(调整商业银行放贷能力);
• 再贴现率(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③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13. 市场失灵原因(2016、2021、2022 年)
①垄断:垄断厂商定价,资源配置低效,且缺乏技术革新动力;
②外部性: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如工厂污染,社会成本高),导致产量偏离最优(负外部性产量过高,正外部性过低);
③公共物品:免费乘车者问题,市场供给不足;
④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如保险后降低风险防范);
⑤解决:政府干预(反垄断法、税收补贴、提供公共物品、信息披露监管)。
14. 菲利普斯曲线(短期 / 长期、滞胀)(2020、2021、2022 年)
①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通胀与失业存在替代关系(如通胀升 1%,失业降 0.5%),总需求政策有效(扩张政策降失业、升通胀);
②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无替代关系(通胀预期调整,如长期通胀升,失业回自然率),总需求政策无效;
③滞胀:通胀预期上升使短期曲线右移,出现 “高通胀 + 高失业”(如 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
15. 古诺模型(n 个厂商)(2020-2022 年)
①核心结论:n 个对称厂商,每个厂商产量 = 市场容量 /(n+1),行业产量 = n× 市场容量 /(n+1);
②计算示例(n=9,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