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程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考核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的考核。考生应按本考试大纲的要求,全面、系统、准确掌握解剖学及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囊内韧带:连于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位于关节囊内者,称囊内韧带,被滑膜包裹,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关节向某个方向的过度运动,还可为血管提供通行的桥梁。
2、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有一小部分腱纤维又转而向后下方移行,转折部分叫做陷窝韧带或腔隙韧带;止于耻骨梳的部分叫做耻骨梳韧带。
3、联合腱:即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呈弓形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在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后方恰好与腹横肌的腱膜汇合,共同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形成联合腱。
4、腹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的腹直肌鞘纤维于中线处彼此汇合、交织而成上宽下窄伩军,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上缘。白线的中部有圆形呈腱性的脐环,胎儿时为脐血管通过处。
5、腰肋三角:在膈肌的起始部,肋部与腰部之间,往往留有三角形的小空隙,没有肌束,仅有一些疏松结缔组织和膈肌筋膜,成为膈的薄弱区。
6、屈肌支持带:小腿或前臂的深筋膜在腕部、踝部增厚,形成约束屈、伸肌腱的扁带,厚而坚韧,如在手腕部前方者叫做腕横韧带,由前臂的深筋膜增厚并横架于腕骨沟上方而形成;在踝后区者,为小腿深筋膜于跟骨内侧面至内踝之间增厚而形成,通常在屈肌支持带的深部有供肌腱通过的纤维增厚而形成,通常在屈肌支持带的深部有供肌腱通过的纤维管和若干个纤维隔,以分隔肌腱,使每条肌腱独立活动。
7、斜角肌间隙:由第一肋上面与前、中斜角肌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8、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指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9、梨状肌上孔:位于臀大肌深面,在梨状肌上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内有臀上血管和神经通过。
10、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与坐骨大切迹所围成的孔,称怙怪坐骨大孔,由于梨状肌的通过,又被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坐骨大孔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是臀部与盆腔的通道。
11、脊肋角: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叫脊肋角,又称肾区,其深面恰好为肾和肾的被膜。是临床肾囊封闭进针的部位。
12、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腹股沟韧带下缘、缝匠肌内侧缘和长收肌的内侧缘共同围成的底朝向上、尖朝向下的倒三角形,下角续收肌管。该三角的后壁自外向内依次为:骼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三角内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及淋巴结和脂肪等。
13、三边孔:由肩胛下肌(或小圆肌)下缘、大圆肌上缘与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缘所围成的孔,称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通过。腋窝借此孔可与肩胛下区相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