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天赋是先天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后天培养的。而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天赋是后天培养的,是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之后产生的,而不是先天具有的。那么天赋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爱因斯坦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强调了天赋的重要性,似乎他就是物理研究方面的天才,但他的人生经历和很多人不同,当然他也比较勤奋努力。但在他的观念里,勤奋努力是必要的,前提是要有天赋。就是俗话说的那样,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但前提得是块金子,而不是一块砖头。学校里的学生体现得最为明显,有的学生总是贪玩,却头脑聪明,不怎么学成绩就很好。有的学生勤奋努力,却总是不会做数学题,哪怕做了很多复习资料上的习题,也不一定会做难的数学题,似乎是他们的智力不好。但也不能绝对这样说,因为很多孩子经过后天努力之后,就可以做对难的数学题,甚至越做越兴奋,还会考高分。而有的学生总是在初级阶段贪玩,成绩比较好,似乎有学习的天赋,而到了高级阶段,尤其到了高三,成绩就不好了。因为他们贪玩,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而高三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题都是综合题,并不是像高一高二那样简单,不是像初级阶段只做课本的课后题和练习册的题以及老师的测验题就可以了。综合习题比简单的训练题要难得多,要经过学生勤奋努力才能做对。高考卷子上的数学题有难度,倘若每个高考学生都会做,每个学生就能考满分,高考数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按照世俗的观点来看,数理化学科最能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看一个人有没有学习能力,有没有学习的天赋,尤其是一些难题,可以考察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可是天赋并非那么可靠,因为人生下来之后,意识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接受各种各样的刺激,逐渐形成认识,认识增多之后才会形成经验系统。人会靠经验系统判断外界的事物,首先会判断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进而判断接受还是不接受,利用还是不利用等等。倘若人们认为天赋是先天具有的,那么就会陷入宿命论的迷信思想之中,认为人有前世,前世是科学家,这一世也是科学家;前世是哲学家,这一世也是哲学家,起码算个文学家;前世是数学家,这一世也是数学家,起码可以做个物理学家。如此推算下去,好像每一个人都有前世今生,也就都迷信因果循环了。其实人根本没有前世,只有今生,前世带来的记忆属于几乎没有,所谓的天赋也并非完全那么可靠。罗森塔尔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带领团队到一所幼儿园去搞了一项问卷调查,其实他根本就没有看卷子的答案,也没有改卷子,只是随机挑出来十几个学生,告诉老师,说这十几个学生是最优秀的,以后会发展很好。因为他是心理学界的权威,老师就相信他了,还鼓励这十几个学生。

经过长期跟踪调查,这十几个学生长大成人以后,都成为社会精英,似乎和儿童时期老师的鼓励有关。当罗森塔尔教授公布试验结果的时候,很多人大为惊诧,因为他指的那十几个学生是随机指的,根本不是根据问卷调查指出来的。也就是说,罗森塔尔教授通过自己的身份和名气影响了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影响了那十几个学生,等于对那十几个学生产生了良性的暗示作用,最终让他们在社会上得以叱咤风云,让他们成为社会名流,或者说他们接受了良好的心理暗示,就可以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成为社会名流。难道他们真的有赚钱或科研方面的天赋吗?当然不是,而是受到了良好的后天暗示,才产生了很多方面的才能,才可以成为社会成功人士。环境决定论者华生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决定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天赋,或者说后天的环境造就了人的天赋。如果从深层心理学角度来解释,那就是人所谓的天赋只是后天环境刺激的结果,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方面强烈的良性暗示,进而开始在某些方面发展,出现某些方面的天赋。其实就是异于常人,比常人的能力要强大一些,就会被人说成具备某一方面的天赋。
古代《伤仲永》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很多孩子从小就有某方面的天赋,而这些天赋都是后天刺激的结果。仲永五岁就能写诗,算是做诗方面有天赋,其实只不过写的诗比同龄人写的好一些,却只能算是打油诗,比成人写的诗要差很多。但当时的秀才们都捧他,认为他是写诗的神童。父亲整天领着他搞社交,尤其要和权贵搞社交,算是展示他作诗的天赋,却不让他学习。最终仲永“泯然众人矣。”所谓的天才只是比同龄人智商要好一些,或者在某些方面做得比普通人要好一些,却并不可能拥有人们传说中的天赋。只要是一个正常人,从小就让他读诗写诗,他就可以展现高于同龄人的写诗和解诗能力。莫扎特五岁就能作曲,其实并非他有作曲方面的天赋,而是背后站着一个老莫扎特,有他父亲老莫扎特的支持,当然就算他能作曲了。人是环境的产物,什么环境培养什么性格的人,简直是一定的。人在某些环境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是很正常的事,没必要大惊小怪,也没必要宣扬宿命论。应该培养孩子的天赋,或者说把他们当成某一方面的天才来培养,而不能当成庸才来培养,更不能不让他们学习。当下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天赋的孩子产生,而是有大量有天赋的孩子产生,只是缺乏培养天才的土壤。

教育完全产业化并不可能培养天才,只能通过观察后天刻苦学习的孩子,发现某些方面优秀的孩子,而孩子很小就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天赋,却往往没有与之配套的教育教学经验,没有与之配套的教育体系,当然很多有天赋的孩子就“泯然众人”了。天赋是后天培养的,并不是先天具备的,似乎颠覆很多人的认知,也破除了很多人的迷信思想。就像华生说的那样,培养孩子的天赋很容易,只不过教育落后,很多人的教育观念也落后,不知道怎样培养,即便发现了有天赋的孩子,也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天才,却仍然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去上学,通过漫长的学校教育磨砺他们的耐性,最终让他们的天赋消失不见。这才是最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