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硕均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早在大二下学期,出国深造的念头就已在我心中萌芽,当时我还主动联系了指南者留学规划申请事宜。可计划赶不上变化,疫情的突袭让父母格外担忧,极力反对我出国;恰逢彼时我的绩点和综测表现优异,顺利获得了本校保研资格。“安稳” 的诱惑让我动摇了,想着 “毕业即就业” 的平淡生活也不错,便暂时搁置了出国计划,选择留在本校读研。
但入学后的生活,却与我设想的截然不同。拉着行李走在熟悉的校园里,想到要在同一个地方度过 6 年时光,看着本科好友奔赴各地开启新旅程,而我面对的仍是熟悉的教室、老师和小组作业,一种莫名的 “钝感” 席卷而来。我并非热衷冒险的人,却也渴望生活能有一丝波澜,可专硕的培养模式似乎总绕不开 “上课刷题 — 求职内卷” 的循环。当身边同学都为笔试面试全力冲刺时,我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完全找不到明确的目标。
转机出现在导师的课题组里。研一期间,我担任科研助理,接触的工作多与宏观经济相关。分析经济数据、梳理政策影响时,那种 “旁观者掌控全局” 的感觉让我着迷 —— 相较于令我头大的公司财务和投资研究,宏观经济趋势的探索更像读史书般充满吸引力。这份兴趣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未来,是不是可以走出 “安稳” 的舒适区,选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

与导师深入沟通后,我坚定了申请二硕的想法,将经济学定为主要申请方向,至于是否读博,计划入学后再做决定。回顾这段心路历程,我有两点深刻感悟:一是本科时的退缩源于不够勇敢,疫情的担忧、托福备考的敷衍,让我连 80 分都没考到,如今想来,国外的同学都安然无恙,所谓的 “阻碍” 更多是内心的怯懦,想对学弟学妹说,认定目标就别被外界声音干扰,语言备考就得全力以赴;二是感谢一硕的经历,本科时我对专业、职业全凭懵懂,背景空白、语言薄弱,即便当时申请也难有好结果,而研一的课题和科研经历,让我明确了兴趣方向,也让背景提升更有针对性。
二、申请过程申请之路并非坦途,从语言备考到背景打磨,从文书撰写到院校投递,每一步都需要精准发力,而我也在试错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语言关是我最艰难的 “战役”—— 托福足足考了 6 次,申请时用的 101 分(口语 21)不算突出,直到剑桥发了条件录取,我才咬牙冲刺到 108 分(口语 23)。本科时我对托福敷衍了事,听力曾考出 9 分的 “惨绩”,后来干脆逃避,直到研二 GRE 出分后才重新拾起来。其实很多同学都有类似困扰:口语难破 20、阅读总错高频题、听力像听天书,破解之道无非 “方法 + 坚持”。

听力是我的弱项,一开始全靠猜题,后来跟着老师找对方法才稳步提升。核心就是 “背词 + 做题 + 精听”:每天背 100-200 个四级及专业词汇,重点听发音;初期每天练 1 个对话 + 1 个讲座,后期增至 1 个对话 + 2 个讲座,做笔记时注重分层和符号运用,听懂为主,别因一段内容影响全局。精听要分四步:先听 1-2 遍后做题,不看文本总结笔记;再结合文本精听,核对理解偏差;最后重新听一遍做题,对照答案找定位句。我曾每天花 7 小时攻听力,从 9 分提到稳定 26 分,反复练习才是关键。
阅读我因先考 GRE 有优势,稳定在 28+。建议时间充裕的同学先攻 GRE,同时练口语,GRE 出分后再学托福会更轻松。备考核心是背单词(四级 + 托福词汇)和啃长难句 —— 我没专门刷题,而是把每篇里的难句记下来分析。做题时按顺序来,先读题定题型,再定位原文,一段一题,做完后用几个词总结段落主旨,方便做主旨题,每天 1-2 篇保持手感即可。

背景提升要 “精准发力”。我的实习相对薄弱,相关性不强,量化技巧也没体现,申请量化金融项目时只能挖数据分析经历,靠课程论文补充。但申请经济类项目时,研一的课题和论文帮了大忙 —— 我负责宏观经济分析,科研工作侧重国际政策评估,加上《经济分析》课的论文,形成了完整的背景链,凸显了兴趣坚定。建议学弟学妹先和导师定方向,优先补相关实习(呼应职业规划);实习弱就主动找导师进课题组,参与课题、写论文,这些对经济类申请非常加分。
文书千万别拖延,这是我踩过的大坑。我总等 “准备好再投递”,托福迟迟不出分,导致文书和网申全赶 ddl,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很多项目满员,南洋理工直接默拒。我的申请季从集中提交到 7 月拿到无条件录取,拖了半年多,严重影响行前准备。其实备考语言时就该抽时间写文书提纲,别等语言出分再动手。
文书写作要和导师反复打磨,自己先挖透经历 —— 我当时把所有相关经历都写进提纲,细节拉满,再由文书导师取舍润色。核心要突出 “兴趣起源” 和 “动机坚定”:用具体经历(实习、论文、讲座)说明 “为什么选这个领域”,再梳理后续努力(相关实习、课程、科研),体现兴趣的延续性。比如我就写了课题组经历如何让我爱上宏观经济,以及后续如何通过论文和科研深化认知。

其他小技巧也别忽视:我对 UCLA 量化经济学很感兴趣,发了三封 “表白信” 争取,虽未成功,但主动争取总没错;面试无论是视频面还是真人面,都要提前准备 —— 搜罗面经写稿子,练口语流畅度,别因表达问题错失机会。
最后必须感谢指南者:本科保研时合同顺利延期,还有退款保障;主导师 Sky 和文书导师 Eva 特别专业,我絮絮叨叨提需求,她们总能耐心指导,没有她们的帮助,我也拿不到这些 offer。
申请就像一场马拉松,勇敢一点、精准一点、勤快一点,终会收到心仪的 offer。祝大家都能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