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从不是站在高处的指引,而是蹲下身、在孩子的身旁,带着耐心去“看见”。当孩子欲言又止时,“看见”孩子们用画纸、用沉默、用细微举动,偷偷显露的心事。

那是一个忙碌的上午,我正在办公室整理着心理社团的档案,突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班主任满脸忧灼,语气里藏不住担心:“曾老师,你快帮我看看小宇吧。这孩子最近一到学校就喊肚子疼,甚至还吐了两次。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身体没有问题,可他就是说疼,但只要一放学回家,肚子缓一会就能好,连药都不用吃,这可怎么办啊?”

我立刻请班主任把小宇带来,为他开展个案辅导,尝试和他一起寻找上学“肚子疼”的原因。可无论我们聊课堂、聊同学,还是聊家里的事,都没能找到关键线索。眼看沟通陷入瓶颈,我决定用儿童绘画心理学的方法,让小宇用画笔将藏在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

我让小宇以“房树人”为主题随意作画,他画得很快,整幅画上,只有房子、树、人,装饰极少,所有元素都挤在画纸中间偏左,只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再看细节,房子画得很大,却被围栏紧紧围绕着,门窗又小又紧闭;唯独房子的烟囱里,飘出了好多烟。我心里有了大概的猜测:根据绘画心理学的知识,这意味着小宇近期在家庭关系上存在困扰,有强烈的防御心理,同时积压了许多想表达却没说出口的情感。

我与班主任一起与小宇的家长见了面。沟通中果然发现,小宇的家庭近期存在一些问题,只是家长并没意识到会影响到孩子。了解情况后家长非常配合,当即决定带小宇接受专业的心理帮助。

两周后,我再次请小宇画了一幅“房树人”。这次的画与之前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画面非常大,几乎填满了整张画纸,元素也丰富了不少,除了房、树、人之外,有花、有草、有西瓜、有河流、有松软的土地、有自由的小鸟......这说明小宇的心理能量充足了很多;房子依旧画得很大,但之前紧紧围困的围栏打开了一半--这代表他的内心不再像从前那样封闭;最显眼的是,在大房子旁边,小宇还画了一个完整的小树屋,树屋的门窗大大的。这体现出他开始萌发独立意识,理性看待和处理家庭带来的困扰,他在家庭中的基础安全感有了明显提升。

小宇的心理状态显著改善后,已能正常上学。在后来心理社团活动中,他还创作了一幅曼陀罗,画面色彩柔和丰富,运用了绿色、黄色等,通过和谐的色彩搭配,展现了内心的力量与坚韧。

小宇的故事不是个例,每个孩子心里都藏着没说出口的话,而那些画笔勾勒的线条、涂抹的色彩,正是他们偷偷递出的“心事信笺”。只要我们愿意停下脚步,蹲下来和孩子站在一起,耐心守护他们心里的小世界——哪怕此刻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终有一天,也能在理解与陪伴里,开出属于自己最绚烂的花。
(本文已对来访学生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做加密处理)
上一篇: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教育部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