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学分减“水课” 高校人才培育如何添分量?
创始人
2025-11-17 17:23:25
0

压学分减“水课” 高校人才培育如何添分量?

学分是大学生毕业的通行证,每门课都有固定的学分,修够学校要求的总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这个学期,不少高校宣布缩减学生毕业所需的总学分。压减学分,就意味着大学四年可以少上几门课。

高校为何要压减学分,怎么减?减出的学分空间,大学教育可以增加什么?“一加一减”之间的度该如何把握?学业评价方式如何更多元?这一系列举措,反映了什么?

这个学期,东华大学的大一新生收到了一份更精简的本科课程计划,他们毕业所需的总学分从原来的180分左右缩减到160学分以内,约减少了10门课。

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 杜明:把冗余的课程内容,还有已经过时的,不适合我们当前时代的这些课程内容,做了大幅度的删减。

在复旦大学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本科生的毕业学分将减少20多分,这源于复旦今年开始实施的“教育教学改革3.0方案”。该方案强调“压学分、压水课”,本研课程全部打通,通过分学段整合、跨学段认可等方式,裁剪重复内容。

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殷立峰:我们把课程的难度和密度进行了提升。要求建立大学分、高难度的基础课程,按照实验、实践、实训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要打造“金课”,把一些“水课”给排除出去。

所谓“水课”,通常说的是那些课程内容乏味、教师不用心上、学生难以受益、考勤不严格的课程。“水课”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教师不重视教学,PPT多年没有更新,上课就是念书、念PPT,学生只能在课上化身“低头族”。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学分和绩点至上的功利心驱使下更倾向于选择内容简单、给分高的课程。那些内容扎实、要求严格的课堂反而不受欢迎。好的课被埋没,“水课”因考核放水反而受到了部分学生的欢迎。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张端鸿:“水课”按照比较传统的知识体系来开展教育教学,它对最新的前沿性的东西的融会贯通是有不足的,距离产业一线的需求也是有距离的。

专家指出,此次学分调整也是高校在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足时间和空间,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做一些教育的加法,是高校的“自我纠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罗明强:人才培养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要从培养知识到培养能力。学生整个的课程和学习知识的压力,目前我们觉得还是不小的。课外和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实践性的这部分内容,我们觉得不够。知识“学了”和“学明白了”“可以深度应用了”,并没有完全地联合在一块。

学分减了

教育的加法在哪里?

此次高校的减学分,并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同时高校也在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删减或整合,有的还新开了一些课程。那么,学生们更需要什么样的课程?高等教育的加法应该做在哪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飞机总体设计”课程,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涉及飞机的相关知识,还要组队设计出一架飞机。这种项目式的课程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大挑战,每个小组要查资料、设计方案,遇到问题了约上老师一起讨论也是常事。

增加实践导向

产教融合的课程是趋势之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年的新版培养方案就给学生留足课下实践的学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罗明强:让同学们更多用实践牵引课内知识的巩固与学习,让他结合课上学的很多内容,经过深化巩固,同时也能历练自己的主动创新意识和系统思维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学生 张鑫蕊:如果你真的去做一个项目的话,你会发现真正的实践中你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把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高校新设课程

人工智能课程受青睐

在多所高校今年新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有一个重点内容,就是人工智能课程。比如东华大学增加了97门“专业+AI”课程,基本实现了专业全覆盖,并开设20个涵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微专业,为学生们接触前沿科技提供更多选择。

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 杜明:不用这种固定的课程模式填满学生学习时间,学生就有时间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来做自我驱动的培养。

“加和减”

度如何把握?

高校压学分减“水课”,同时增加实践性更强、与前沿科技更密切、更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一加一减”之间的度如何把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事实上,当下我们很多的“水课”,没有看到它的实践性,没有看到它是不是与新的知识、新的社会发展、新的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相一致。所以接下来我们怎么去解决新的课程的开设问题,也必须依据这样一个原则,就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发展的需要来决定我是不是要学这个课,是不是选这个课。

所以当前面临的问题不简单是一个多和少,或者加和减的问题。深层次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在新的人才成长发展需求下,怎么样让高校的课程设置跟上时代,同时跟上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更大的选择权,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我们高校课程长期存在的深层的问题。

探索多元评价体系

让学生拥抱更多可能

除了压减学分、调整课程,还有一些高校在改革学业评价方式,赋予学生更大选择空间。就在上个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通知,明确本科毕业生可以用创新成果替代毕业设计或论文,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活力。

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验室,大四学生马振煊正在调试一台搭载自动瞄准装置的智能巡迹小车——这是他带头创新研发的“简易自行瞄准装置”。凭借这套装置,今年8月他与队友们拿下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控制组国家一等奖。而现在,这项国家级赛事的成果,正成为他申请替代毕业论文的关键材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月发布通知,明确2026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用高水平竞赛获奖、创新实践项目结题、学术论文发表、发明专利授权四类成果,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得知这一政策后,马振煊果断进行了申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学生 马振煊:该成果是紧密结合我的专业方向以及实践能力的,它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工程实践问题的深度转化。

创新成果替代毕业论文,并不是简单地“不写毕业论文”就能毕业,要建立更科学、更严格的多元评价体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部长 孔垂谦:人工智能时代特别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很强的实践能力。我们想用评价机制的改革,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更有挑战度的创新实践,让他把毕业设计、创新训练、学术竞赛这些实践环节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全流程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学生 丰玲琳:总学分的减少和绩点改革,有助于我们减轻刷分压力,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课的学习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学生 刘怀远:不单单以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更多让学生通过科研实践,或者是学生工作来增加在青春时期的一些收获,这样会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高校一系列改革举措

反映了什么?

无论是压减学分、调整课程,还是改革学业评价方式,高校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反映了当前高等教育怎样的发展趋势和教育理念转变?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张端鸿:当前高等教育的这一系列改革,反映其核心的目标正在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教育模式正在从标准化、规模化转向个性化、自主化。这背后的理念是减少刚性的约束,挤压“水课”,打造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的课程体系,加速知识的迭代与更新,为学生留白,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跨学科的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并强化实践能力与可迁移能力的系统培养。最终推动教学实现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深刻转变。这一切的指向,正是要培养更全能、更好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基础扎实、跨界融合,而且更能够灵活地适应现实的需求,在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地创造价值。

(总台央视记者 吴汶倩 王殿甲 杨滢 李楠)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涵养孩子发现问题、敢于实践的精... ■中小学科技教育大家谈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春雷: 科技教育要注重跨学科融合育人 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
今早突然崩了!最新回应 今日(11月17日),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WPS崩了”,无法正常打开云文档。 多名网友反馈“...
校企共育 AI 人才 2025...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11 月 14 日 - 16 日,2025 第 18 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
16岁的百米女飞人!葛曼棋退赛... 11月17日晚,十五运会田径比赛继续在广东奥体中心进行。当晚的重头戏是男女飞人大战。最终,浙江队16...
校际联动 |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 2025年11月8日至9日,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研究生团工委骨干代表赴武汉大学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本...
60岁男子见义勇为身中5刀至今...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11月17日,重庆市合川区陈女士在筹款平台发起筹款称,她60岁的父亲陈奎在一次见义...
高市玩火被日本民众怒喊下台|新... 近期,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
贝索斯重出江湖,执掌AI初创公... IT之家 11 月 17 日消息,据《纽约时报》今天报道,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正在将他的金钱与时...
AI织密“隐形防线”,福田区福...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徐丽 通讯员 蔡红霓 无人机夜空中精准喷洒药剂,无人消杀车沿街巷有序作业,...
备考2026英语一飞冲天小升初... 天津 “一飞冲天” 小升初英语真题精选直接把 “本地考情 + 全题型实战” 焊成提分闭环!涵盖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