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以小切口、精准服务,打造留学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
创始人
2025-11-17 21:54:07
0

“真没想到,档案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之前总担心出国后档案会成为‘断线的风筝’,现在心里踏实了。”日前,手握海外名校录取通知书的青岛二中学生小张,在办理完留学人员档案存放手续后说。更让他安心的是,这项服务不仅覆盖海外求学阶段,学成归国后,档案还可直接对接就业落户、人才补贴申领等20余项服务。

小张的经历,是青岛市精准服务留学人才、优化人才生态的生动缩影。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0部委发布《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在各地竞相打造国际人才高地的背景下,青岛聚焦留学人员从“出国”到“回国”、从“求学”到“立业”的全周期需求,推出一系列“小切口、大纵深”务实举措,全力构筑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优选之地。

档案服务:从“断线风筝”到“全程守护”

针对以往留学人员,特别是高中毕业即出国学生面临的档案存放难、流转易断档、回国衔接烦等痛点,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青岛市教育局创新推出留学人员档案“一站式”服务,建立专门的留学人员档案库。首批在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等4所学校开展试点,实现“一人一档、动态跟踪”。目前,310名准留学生的档案已完成交接,标志着从国内基础教育到海外高等教育的档案无缝衔接与规范化管理体系初步建成。

该服务突出三大亮点:服务前置化,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对接,精准服务确定留学意向的高三学生;管理数字化,实现档案信息线上查询与状态实时跟踪,方便学生及家长随时掌握;回国衔接顺畅化,档案信息可直接作为回国后办理学历认证、就业报到、落户申请、人才政策享受等事宜的重要依据,有效破解了档案滞留、丢失等历史难题,为学生安心留学、回国筑牢“第一块基石”。

创业赋能:从“纸上谈兵”到“落地生根”

“这次研学,让我找到了破解融资瓶颈的灵感。”刚从“感知青岛创新生态”创业研学活动现场走出的海归创业者陈先生难掩兴奋。他创立的公司研发了一款高性能机械臂,却在产品市场拓展方面遇到瓶颈。“在金海牛产业平台,我与平台创始人江树国进行了‘一对一’深度交流,专家从资源共享和产业对接方面给出了关键建议。”

同一场活动中,另一位海归创业者张女士也收获颇丰。“在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学习令人震撼。”她所在的团队正攻坚工业视觉检测项目,“我们不仅看到了先进的‘灯塔工厂’实践,更关键的是,平台方为我们梳理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找到了潜在的技术合作方和应用场景,这让我们的研发方向更清晰、市场对接更精准。”

这样的反馈,在青岛的留学人员创业群体中已不鲜见。这正是青岛扶持留学人员创业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产业支持创业”思路所产生的深度“回响”。为破解海归人才创业初期常见的“水土不服”、资源对接不畅等问题,青岛市精心设计了“实地考察+专家答疑+需求对接”三位一体的创业研学模式。活动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直击要害:组织留学人员深入重点产业园、标杆企业和科研平台,邀请产业导师、投资人和企业家现场“坐诊”,针对项目面临的技术难点、市场定位和团队建设等具体问题,提供定制化、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接地气、靶向准”的研学,海归创业者得以零距离感知青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澎湃的创新脉搏,精准获取从产业链协同、人力资源到数字化赋能等创业所需的关键要素支持。这不仅有效帮助留学人员理清商业模式、扫清创业障碍,更促成了实质性的合作,推动了留学人员的前沿项目与青岛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让创新的种子在产业的沃土中破土生长、开花结果。

引才聚智: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匹配”

“在这里,我找到了专业与产业的完美契合点。”刚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学成归国的王博士,在第二十五届“蓝洽会”现场与一家海洋新材料企业签约后说。“我研究的方向是深海防腐涂层,原本还担心回国后难以找到对口的研究应用平台。但这次通过大会的精准推送和现场对接,不仅发现了多家急需我们技术的本地龙头企业,更通过‘政策直通车’一站式了解了安家补贴和科研支持政策,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青岛。”

王博士的经历正是“蓝洽会”高效匹配的缩影。第二十五届“蓝洽会”引才主体呈现出 “多元化、重实体”的鲜明特征。参会单位中,歌尔、达能等领衔的129家重点民营企业占比高达63%,展现了市场主体的蓬勃活力与用人需求;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等34家驻青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占比17%,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平台与学术岗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青岛)研发中心等27家国有企业同步亮相,占比13%,共同构筑了优势互补、充满机遇的多元化引才格局。

为吸引像王博士这样的高端人才,青岛用人单位开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价码:硕士平均年薪区间达11万-25万元,博士为15万-50万元。部分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岗位求贤若渴,如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为其资深研发专家开出了最高60万元的年薪。这些优厚待遇不仅彰显了市场主体引才的诚意,更传递出青岛“尊重人才、礼遇人才”的坚定城市态度与发展温度。

此外,会场创新设置的人力资源测评专区和“政策直通车”,成为人才服务的“加速器”。它们提供从AI面试、智能测评、简历诊断,到政策咨询、创业落地、融资对接的全链条服务,将服务送到人才身边,着力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位前来寻觅机遇的英才,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效率与诚意。

以才引才:从“单打独斗”到“星火燎原”

“虽然远在新西兰,但能通过‘引才特派员’的身份为家乡贡献力量。”为了及时参与青岛的海外人才活动,奥克兰大学博士生庄子仪主动调整了自己的学术会议安排。如今,像她这样心怀热忱的“引才特派员”,青岛已在全球招募150名,覆盖21个国家和地区的90所知名高校,织就了一张充满活力的国际引才网络。

特别令人触动的是,这份认同超越了地域籍贯。来自日照的“引才特派员”侯麟坦言:“在比较了国内外多座城市后,我发现青岛的独特魅力无可替代——这里既有碧海蓝天的诗意生活,更有产业创新的蓬勃活力。”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可,成为青岛引才工作最动人的注脚。

为将这份认同转化为实效,青岛市创新实施“海外校园引才特派员”机制。这些特派员不仅是青岛城市形象的“代言人”,更是人才政策的“传播者”与招才引智的“联络人”。他们活跃在海外学生中间,以其独特的亲和力与可信度,精准宣介青岛的发展环境与人才政策,实时传递岗位需求,收集就业意向,成为打通引才“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始终致力于让每一位留学人员都感受到,无论走多远,青岛永远是温暖的港湾;无论何时归,这里总有绽放的舞台。”通过人社部门与特派员之间常态化的联系与持续的支持服务,这一机制已显现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约20%的特派员已学成归国并选择来青发展,实现了从“引凤”到“归巢”的良性循环。

从筑牢档案根基到赋能创业梦想,从搭建聚才平台到织密引才网络,青岛正以系统思维构建留学人员“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数据在奔流,服务在升温,机遇在闪耀。青岛,正以海的胸怀、城的温度,迎纳八方英才,让更多“千里马”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竞相奔腾,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通讯员 高倩)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统筹推进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要求我们重视高质量科技教育体系的建构。...
涵养孩子发现问题、敢于实践的精... ■中小学科技教育大家谈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春雷: 科技教育要注重跨学科融合育人 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
今早突然崩了!最新回应 今日(11月17日),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WPS崩了”,无法正常打开云文档。 多名网友反馈“...
校企共育 AI 人才 2025...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11 月 14 日 - 16 日,2025 第 18 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
16岁的百米女飞人!葛曼棋退赛... 11月17日晚,十五运会田径比赛继续在广东奥体中心进行。当晚的重头戏是男女飞人大战。最终,浙江队16...
校际联动 |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 2025年11月8日至9日,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研究生团工委骨干代表赴武汉大学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本...
60岁男子见义勇为身中5刀至今...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11月17日,重庆市合川区陈女士在筹款平台发起筹款称,她60岁的父亲陈奎在一次见义...
高市玩火被日本民众怒喊下台|新... 近期,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
贝索斯重出江湖,执掌AI初创公... IT之家 11 月 17 日消息,据《纽约时报》今天报道,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正在将他的金钱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