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海淀热门小学“大厨”爆火出圈!
创始人
2025-11-17 23:29:10
0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创造教育思想。而在绝大多数学校的实践中,教学楼与食堂、教室与生活区,依然泾渭分明。学习,被框定在标准的“教室”里;而生活,则被放逐于走廊之外的“功能空间”。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秉承创造教育思想,以大胆而温暖的设计,发起了一场彻底的“破墙”实验,让陶行知的教育理想在一个最充满烟火气的地方焕发生机。它不仅仅改造了一个500平米的空间,更是在重构学习、生活与成长的边界,实践着“生活即课程”的深刻命题。

从“生理胃”到“社会心”:

食堂的功能性革命

传统学校食堂的设计逻辑,本质上是工业时代效率至上的缩影:最大化座位数、最短化取餐流线、最简化清洁流程。它是一个解决“温饱问题”的消化道,关注的焦点是“生理胃”。学生作为被喂养的个体,在固定座位上进行着标准化的“能量补充”。

而我们的食育中心,从设计之初便颠覆了这一逻辑。它的核心定位是“社交中心”和“学习社区”。这意味着,空间的使命从“喂养”转向“滋养”,从关注个体的消化,转向促进群体的连接。

1.隔断的消失与重生

空间的“流动性”:最富革命性的设计,在于那几道可开合的“推拉隔断墙”。在传统建筑中,墙是分隔、是界定、是功能的固化。但这里的“墙”,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和“多重人格”。

2.空间的呼吸感

当隔断全部打开,它是一个开阔的集体餐厅,适合年级集会、节日庆典,营造社区的集体归属感。当隔断部分关闭,形成大小不一的教室时,它又适应了小班化、项目式学习的需求。这种“呼吸感”让建筑本身具有了响应教育需求的能力。

3.从阻隔到媒介

更深刻的是,隔断本身从“阻隔”变成了“媒介”。作为磁吸白板,它成为了思想流动的载体。数学课上,它是演算的草稿纸;美术课上,它是创意的画布;小组讨论后,它是成果的展示窗。墙,不再是终止对话的句号,而是激发思维的冒号。

这种设计,回应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核心要求:既能融入集体,又能独立思想;既能协作共创,又能专注深潜。空间本身,就在无声地训练着这种情境切换的素养。

移动的家具与选择的权利:

空间民主化的实践

如果说灵活的空间是舞台,那么可移动、带轮子的家具,就是让演员们可以自由编排剧目的道具。这看似简单的设计,背后是深刻的教育哲学——将环境的主导权部分让渡给学生。

1.赋权于学习者

固定的桌椅,暗示着一种固定的权力结构: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源头,学生是静默的接收者。而所有家具都可自由组合,意味着课堂的形态由学习任务决定,而非由建筑结构预设。当他们需要为一场辩论做准备时,他们可以将桌子拼成对阵的双方;当需要进行艺术创作时,学生可以迅速清空场地,围圈而坐。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项目规划、团队沟通和执行力的培养。

2.多样性与包容性

空间提供了圆桌、长桌、卡座、吧台等多种选择。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丰富,更是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一个内向的孩子,或许在安静的卡座里更能找到安全感;一个喜欢观察的学生,可能偏爱吧台的开阔视野。

这种可选择的权利,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你的感受和偏好是重要的,你可以在这个共同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这是“因材施教”理念在空间设计上的极致体现,它滋养的是学生的自我认知与主体性。

会说话的墙壁与温情的展示:

作为“第三位老师”的环境

学校将环境视为“第三位老师”,让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而讲述的,是学生的故事。

1.从知识陈列到生命叙事

“种子墙”、“科普墙”完成了环境的科普功能,但“食光小塘”和“翻板文化墙”则升华了其育人功能。这里展示的不再是冰冷的科学挂图,而是学生亲手制作的冰箱贴、亲手种植的麦穗、观察记录的笔记。环境从知识的陈列馆,变成了生命的叙事场。当学生指着墙上自己种的那盆豆苗向父母自豪地介绍时,他的身份就从“就餐者”转变为了“空间的创造者与主人翁”。

2.荣光与温情的仪式感

我们明确提出,要在“最多人的地方有面子有温情”。这背后,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教育智慧。公开的认可,是最有效的激励之一。学校将优秀学生、教师、员工的事迹与作品展示在人流必经之地,这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嘉奖。它让努力被看见,让卓越被铭记,从而在社区中塑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空间,由此成为了凝聚情感、塑造文化的核心场域。

岛台与灶台:

知行合一的学习场景

中央的“名厨岛台”是整个设计的灵魂之眼。它模糊了“讲台”与“操作台”、“教育者”与“厨师”、“学习”与“劳作”的边界。

知识的具身化:营养学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公式,而是在厨师掂勺的瞬间,在食材的烹饪变化中,变得可感、可知。这是具身认知理论的完美实践——学习不只用大脑,更用双手和全身的体验。

劳动价值的重塑:当厨师站在岛台前为学生讲解火候的奥秘时,“厨师”的职业形象被赋予了“导师”的光环。这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学生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任何一门技艺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知识体系与专业精神。

深耕“食育”沃土

指向“全人”未来

这场空间革命的背后,是学校“为创造者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一个未来的创造者,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健康的体魄、丰盈的内心、健全的人格和温暖的情怀。食育中心,正是培养这些核心素养的绝佳场域。

在种植中,学习生命与等待。

在烹饪中,学习规划与创造。

在摆盘中,学习审美与秩序。

在共餐中,学习礼仪与分享。

在协作中,学习沟通与共情。

它实现了真正的“五育融合”,将教育目标溶解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超越食堂

预见未来学校的雏形

食育中心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未来的学校,或许不再是一个由功能固化的教室组成的“教育工厂”,而是一个由多个灵活、多元、复杂的“学习社区”构成的“教育生态系统”。

在这里,空间不是教育的容器,而是教育本身。它是一本立体的、可触摸的、可参与的教科书,无声地传授着关于合作、选择、尊重与创造的学问。

这场始于“吃饭”的空间革命,最终指向的是教育最本质的回归——让学习与生活重逢,让成长在真实的、温暖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土壤中自然发生。这不仅仅是一个食堂的蜕变,这是一次关于教育未来的深情预演。

作者 | 郭红霞(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刘晔(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

编辑 | 京教君

来源 | 海教思维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小学科学课,「声音」竟然“看得...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声音响起时,会引起空气振动。而且声音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越大...
英国留学机构深度盘点2025:... 要说英国留学机构哪个好,这件事吧……真不是一句 “这家不错” 就能讲明白。因为英国申请越来越卷,真正...
新华鲜报|中文“潮”!2025... 中文,从未中断使用的表意文字,正在散发新的魅力。 11月14日至16日,约5000名中外嘉宾、超百家...
词海竞逐 青春称霸——致远中学... 为丰富校园生活,激发初中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单词记忆与应用能力,致远中学初中部于11月15日晚举...
我市举办“名师名家进濮阳”中小... 11月13日,我市举办“名师名家进濮阳”——中小学幼儿园音乐学科教师专题培训,邀请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美...
男子盗窃败露竟藏自家水缸嘴衔吸... 近日,四川蓬溪县一茶楼老板报警称,收银台两条香烟头天晚上被人盗走,窗户上留有攀爬痕迹。接到报警后,蓬...
总编辑时间|日本只派局长给首相... 据凤凰卫视报道,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访华,试图让中方息怒,稳控双边关系。首相失言,局长灭火?这中间...
连续季度盈利、销量翻倍增长,零... 11月17日,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跑汽车)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2025年第三...
原创 很... 关于家用车四缸汽油发动机怠速调整的探讨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家用车的四缸汽油发动机怠速似乎是一个固定的...
韩国国会议长:日本应真诚反省历... 新华社首尔11月17日电 (记者黄昕欣 陆睿)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16日对日方近期在韩日历史、领土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