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家长的使命是帮孩子找到爱好并发展其天赋
创始人
2025-11-20 09:54:12
0

人物简介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

01

孩子5岁时喜欢数学,不代表他终生喜欢数学;孩子8岁时喜欢唱歌,不代表将来他一定要走艺术之路。发现兴趣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笔者:中国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甚至期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即某方面特别优秀的超常儿童。他们认为,如果孩子是神童,那么成才就指日可待。对此,您怎么看?

杨东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两年的树木当柴烧,十年的树木做桌椅,百年的树木做栋梁。人才的培养亦如此。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艰难曲折,将来才会有所成就。这是人才培养的普遍性规律。

即便孩子是神童,成才也不会一蹴而就。在对神童的培养上,我们是走过弯路的。

20世纪70年代,国家迫切希望“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培养拔尖人才”。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首届少年班。当年,能上少年班的孩子都被人们誉为神童,然而,包括宁铂、谢彦波、干政等在内的一批早慧的孩子,后来的发展大都偏离了大家对神童的期望。

这个现象值得深思。当时,北大、清华、复旦等多所高校都办过少年班,后来发现少年大学生总体发展水平不理想,于是陆续取消了少年班。

如今40多年过去,从统计数据看,当初的神童培养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后来他们从事科研的比例不到20%,这和当时办少年班“培养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的初衷相差较大;二是后来他们成为国内外名校和科研机构教授的比例也比较低,只有百分之八九,没有实现当初“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培养拔尖人才”的目标。

笔者: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确实智力超常,想对孩子实施超常教育,应该怎么做?

杨东平:国际上对超常儿童教育有一些基本认知,我建议家长参考。

一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但不要过早定向。孩子5岁时喜欢数学,不代表他终生喜欢数学;孩子8岁时喜欢唱歌,不代表将来他一定要走艺术之路。发现兴趣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当年,少年班有个女生叫陈晓薇。她在美国拿到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当天,把文凭寄给国内的父母,并告诉父母:“你们要求我做的我做完了,以后我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从小喜欢舞台,但父母坚持让她学生物学。

所以,尽管拿到了生物学博士文凭,但她既不喜欢生物学,也不打算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而是转身去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做了一名主持人。

她的同事很不理解:你想做主持人,为啥非拿个美国生物学博士?她无奈地笑笑。如果从一开始她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不是会更幸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不要光看到孩子的超常,却忘了他们还是孩子。国际上对超常儿童教育最忌讳的是把儿童“连根拔起”,让他们脱离同辈人群体,脱离日常生活,进入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学习。因为这么做,只重视了智商的培养,却忽视了情商的培养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比如,湖南少年魏永康13岁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其智力超常,但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读研期间被中科院劝退。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年龄太小,未经世事历练造成的。

三是超常教育一定要适度,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而不是通过提前教育,一味地提高学业难度。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就不再举例说明。

02

家长最焦虑的不是高考,而是小升初

笔者: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普遍感到焦虑,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杨东平:我觉得主要还是源于升学压力。孩子在求学路上有几个重要节点,比如,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如果家长把每个重要节点都看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焦虑是必然的。

笔者:这都是高考导致的吗?

杨东平:不全是。现在,中考的激烈程度不亚于高考。考上普通高中的孩子,95%以上都能上大学,但很多地方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孩子只有60%,如果在基层,这个比例还会更低。而为了保证孩子中考取得胜利,家长觉得孩子很有必要上一所好初中,所以他们对考试的焦虑从小升初就开始了。

笔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初中是非竞争、非选拔、非淘汰,免费就近入学啊。

杨东平:如果学校都差不多,家长自然不会焦虑。事实上,学校与学校的差距非常大,所以家长才不得不为孩子择校。

我曾去日本、韩国考察,发现他们的小升初压力很小,几乎都是就近入学。当然,也有个别不就近入学的,问其原因,回答是:“这所学校的伙食更好一些。”这和中国家长考虑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

03

家长的使命是帮助孩子找到他的爱好,让他的天赋得到发展

笔者: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留学,发现美国小学教的内容比中国小学教的内容简单太多,因此觉得美国的基础教育不如中国。请问,这种看法对吗?

杨东平:美国小学的课程学起来简单轻松,是因为美国小学是以人格养成,即培养社会习惯、兴趣爱好、人际交往能力等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追求学业成绩。他们学生之间的竞争,是从高中才开始的。

很多中国同行到美国学校参观,都提到他们的教学进度缓慢、学习一点也不紧张等特点。

美国的一位小学校长对此解释,如果孩子刚上小学就被考试、高难度的学习打败,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他们这么做,正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而在中国,有调查显示,40%以上的小学生有厌学倾向。所以低强度的学习不一定不好,高强度的学习也不一定就好。

从1985年起,中国开始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国际物理、生物、计算机等竞赛,每年都有获奖者。如今,曾和中国孩子同台竞技的外国孩子,很多已经成长为各个领域的专家、大咖,但获奖的中国孩子却“消失”了。

艺术领域也如此。在国际艺术比赛中,拿金奖的中国孩子不少。但若干年后,他们也“消失”了。为什么?原来,这些孩子到了十八九岁,有能力为自己做主时,大多选择了离开。因为父母的逼迫,他们对数学、物理、钢琴等不仅没有爱上,反而产生了厌恶之情,哪怕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每年高考结束,都有孩子兴高采烈地撕毁课本和教辅,似乎终于得到了解脱,似乎和上学念书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教育的结果是,一有机会逃离,孩子就马上抓住机会逃离,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也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更是对青春和生命的浪费。

笔者: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不是失败的。请问,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什么衡量标准?

杨东平: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三个标准——孩子在儿童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与书为伴;有较高的情商,对人宽容、大气、有爱心;在高中能够形成明确的个人爱好,有自己想要探索的方向,这样学习对他来说,就不会是苦差事,而是他发自内心想做的事。

另外,我提醒家长,养育孩子一定要保持平常心,要允许孩子做普通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爱好就足够了。

在日本考察时,我发现日本孩子的志向大都很“渺小”。他们当中,有人想当蛋糕师,有人想开服装店,想成名成家的并不多。其实,这才是多数人该有的选择—做自己喜欢且能做的事,过有益于社会且能养活自己的生活。

反观中国,孩子总是在家长的鼓励、劝导甚至逼迫下,定出过高的目标,其实真没必要。因为过度竞争会让孩子把同学当成对手、敌人。为让自己的成绩排名靠前一些,有些孩子甚至会在考试前故意把同学的笔记藏起来。究其原因,是孩子想满足家长的高期望。

家长要弄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你的使命不是把孩子送进名校,而是帮助孩子找到他的爱好,让他的天赋得到发展。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排名,而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独特的禀赋、潜质,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鼓励他去做喜欢的事情,多方尝试,允许失败,以帮助他找到真正的爱好。

END

作者:远 方

编辑:壮青青

部分图片来源AI生成

文章来源: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25年第10期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现货黄金短线下挫逾20美元,跌... 格隆汇11月20日|现货黄金短线下挫逾20美元,跌破4060美元/盎司,日内跌0.44%。现货白银失...
守住“黄金120分钟”,这些信...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医院”)急诊科专家提醒,心梗可防可...
Vitalik Buterin...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吴说) 据 DL News,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9月30日当周,投机者所持COMEX黄金净多头头寸减少9,305...
周三(11月19日)纽约尾盘,... 周三(11月19日)纽约尾盘,CME比特币期货BTC主力合约较周二纽约尾盘跌2.72%,报90390...
国债期货短线拉升,30年期主力... 每经AI快讯,11月20日,国债期货短线拉升,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6%,10年期主力合约涨0.1...
鱼跃新蓝海!“纸黄金”助力茂名... 近日,湛江海关所属茂名海关为茂名新洲海产有限公司出口的一批罗非鱼产品签发中国—哥斯达黎加自贸协定原产...
比非农还重要!英伟达能再拯救美... 英伟达 (NVDA.O) 北京时间 11 月 20 日凌晨,美股盘后发布 2026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英伟达再度交出“完美答卷”,创... 11月20日早盘,A股科技板块强势高开,光模块CPO概念指数早盘一度涨超3%,中际旭创、新易盛、工业...
比特币之至暗时刻? 20 星期四 2025年11月 信息来源:网络 编辑-楓華 如果说过去十年,加密市场更像一个由情绪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