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8岁的我推开自习室的门:在考公考研的洪流中寻找上岸的机会
创始人
2025-11-24 14:41:55
0

自习室的门比想象中沉重。

推开时,铰链发出悠长的吱呀声,像极了这半年在我骨头里回荡的声音。三百多个座位座无虚席,空气里只有翻书页的沙沙声和压抑的咳嗽。我数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才找到空位,放下包时,邻座女孩从书堆里抬头瞥了我一眼,那眼神分明在问:这个年纪,你也来?

是啊,38岁,我也来了。

1.

桌上的咖啡已经凉透。右手边是行测真题,左手边是研究生招生简章。手机屏幕亮着,班级群里正在统计第十次同学会人数,而我在这里,与一群比我小十五岁的年轻人争夺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今年国考首次放宽到38周岁”——就是这行不起眼的新闻,像深夜海面上的灯塔,让在职场风暴中飘摇的我看到了微光。二十年前高考时,老师说过“一考定终身”,现在才知道,人生的考场从来不会提前拉响下课铃。

老陈是我在培训班认识的。他以前是某互联网大厂的项目总监,去年裁员后,跑了三个月网约车。“有一天我送个考生去考场,那孩子下车时说‘大叔,祝你今天也有好运气’。”老陈转动着手中的笔,“我坐在车里看着考场大门,突然就想,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我们这代人,曾经相信努力就有一切。直到看见职场天花板上越来越低的缝隙,直到体检报告上的红灯比交通信号灯还密集,直到发现所谓的“经验”在某个清晨突然变成了“过时”。

2.

自习室有个绰号叫“上岸基地”。但什么是岸?

小薇,我邻座那个女孩,已经是第三次考研了。她有个很有意思的习惯——每天在笔记本扉页画一条新的海岸线。“第一年画的是椰林树影,第二年变成礁石峭壁,今年...”她给我看,纸上是简单的水平线,“就想看看真正的岸长什么样。”

她代表了另一种挣扎。文科硕士毕业即失业的师兄师姐,让她在每一个啃噬书本的深夜里自我怀疑。可当父母说“要不考个公务员试试”,她又无法忍受完全放弃专业理想的痛苦。

这种撕裂感,我太熟悉了。

在我决定参加考试的那个月,妻子默默承担了所有家务,但有一天深夜,我听见她在阳台打电话:“不是不支持,就是觉得...这个社会不该让三十八岁的人重新开始考试。”电话那头是她母亲,声音很大:“考上了又能怎样?还不是从基层做起?”

3.

真正的困境不在于选择哪条路,而在于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更多的路。

张教授是我以前的大学老师,现在退休返聘,常在自习室外的长廊散步。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活得像被预设程序的机器人:“考研-考公-结婚-生子,每个环节都不能错。错一步,整个系统都要崩溃。”

但他也理解这种焦虑。“不是年轻人不敢冒险,是容错成本太高了。一次失败可能意味着再也赶不上这班车。”

这话让我想起培训班李老师分享的数据:今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350万,平均竞争比68:1。而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474万,再创新高。

“你们以为是在竞争岗位和学位吗?”李老师说,“不,你们是在竞争一种确定性,在巨变的时代里抓住一点不变的东西。”

4.

在无数个想要放弃的夜晚,我慢慢想通了一些事。

首先,考试不是救赎,而是工具。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是通往某种可能的路径。把人生全部希望押在一场考试上,就像用唯一的钥匙去开所有的门。

其次,“大龄”不是缺陷,而是特质。当我开始整理申论素材时,发现十年职场积累的公文写作经验、项目协调能力,都是年轻考生不具备的优势。老陈更绝,他把大厂的管理经验整理成案例,面试时让考官眼前一亮。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岸”。

小薇后来想通了。她决定先申请一所海外大学的艺术管理专业,把对美术史的热爱转化为职业技能。“也许岸不是固定的地方,而是你能站稳的任何一片土地。”

5.

如果你也在自习室,也在深夜里对着真题发呆,这些话或许对你有用:

• 建立“能力坐标系”:不要只看分数和录取线。在一张纸上画两个轴,横轴是你拥有的能力(专业背景、工作经验、软技能),纵轴是目标岗位需要的素质。找到交集点重点突破,而非盲目补短板。

• 设置“止损点”:和老陈约定,如果三次模考行测不过65分就调整目标。全力以赴不等于一条路走到黑,适时转向是智慧而非失败。

• 创造“复合身份”:备考期间,我同时接一些 freelance 的文案工作。这不仅缓解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保持与职场的连接。永远不要让“考生”成为你唯一的身份。

• 寻找“非对称机会”:国考年龄放宽到38岁,对年轻人是压力,对我们是机会。研究职位表时会发现,某些要求“5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岗位,竞争比可能低至20:1。找到那些你具备独特优势的赛道。

昨天,自习室来了个新人。四十岁模样,西装革履,抱着资料站在门口不知所措。我向他招手,指指身边的空位。

他坐下后小声问:“这个年纪,还来得及吗?”

我把自己整理的笔记推过去一半:“门开着,就来得及。”

窗外,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每一盏灯下,可能都有人在题海中挣扎,在简历石沉大海后失眠,在十字路口徘徊。但当我们选择举起笔而不是举起手投降,就已经在创造新的可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这条追寻的路径或许没有终点,但每一步,都让我们离自己心中的岸更近一些。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原创 特... 路透社一则独家报道让全球半导体产业圈瞬间沸腾,三名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颠覆了此前外界对美国贸易政策的预...
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增... 来源:中国能源网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
浙版传媒:参与设立投资基金完成... 浙版传媒公告称,2025年,公司与浙数文化、星路投资签订协议,发起设立浙江望宸数智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未来科学城华能中银新能源基金设... 投资界消息,11月23日,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5能源转型大会闭幕式上,北京未来科...
深交所:2025年湖北省政府再... 11月24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关于2025年湖北省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三十五期)上市交易的通知。 2...
深交所:2025年湖北省政府再... 11月24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关于2025年湖北省政府再融资一般债券(十三期)上市交易的通知。 20...
多领域突破与文件加密软件的深度... 从全球最大规模的技术设施落地,到国内首条跨领域创新生产线投产,近年来我国多领域频现 “零的突破”。这...
深交所:2025年重庆市政府专... 11月24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关于2025年重庆市政府专项债券(三十八期)上市交易的通知。 2025...
深交所:2025年陕西省政府专... 11月24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关于2025年陕西省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二期)上市交易的通知。 2025...
深交所:2025年重庆市土地储... 11月24日,深交所发布公告,关于2025年重庆市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四期)——2025年重庆市政府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