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语 听经典 轻松做有价值阅读| 第397期
△点击音频,边听边看
埃丝特·沃西基被誉为“硅谷教母”,连苹果创始人乔布斯都曾把女儿送到她的课堂。
因为她成功养育了三个女儿,被称为“硅谷三女杰”,包括两个CEO,一个教授。
大女儿苏珊曾是谷歌第16名员工,被称为“谷歌之母”。现为YouTube的CEO,位列2011年度“世界百强女性风云榜”第16位,2019年被评为全球科技业最鼓舞人心的领导者,排名第8。
二女儿珍妮特是富布莱特奖学金的获得者,现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长期在非洲从事人类学和艾滋病研究。
小女儿安妮毕业于耶鲁大学,是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于2019年被评为全球科技业最鼓舞人心的领导者,排名第10。
埃丝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母亲,还是一位卓越的高中教师,她教了36年新闻学,桃李满天下,包括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
她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总结为“TRICK”教养法,即信任(Trust)、尊重(Respect)、独立(Independence)、合作(Collaboration)、善意(Kindness)。
不同于虎妈式教养法,埃丝特主张自由、快乐、独立,拒绝高压,远离焦虑。
你是否对这种神奇的教育方法充满了好奇?
让我们一起走进埃丝特的著作《硅谷超级家长课》,解锁“TRICK”教养法。
信任(Trust)
著名电影制片人李小婉讲过一件事。
有一天,她接到派出所通知,说她儿子出事了。
她心急火燎地赶到派出所,看到儿子浑身是血,两颗门牙都被打歪了。
她想当然地认定是儿子闯了祸,劈头盖脸对他一通骂。
可事实是儿子不仅遭遇了抢劫,还遭到歹徒的一顿毒打。
从此,儿子什么事情都不愿跟她说,因为伤透了心。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
埃丝特会让12岁的外孙自己和理发师商量剪什么发型,会让两个8岁的外孙女自己去商场购物,并约定一个小时后在收银台集合。
因为她相信孩子们有能力完成这些事,也相信这个世界大多数人都是值得信任的。
信任首先应该从父母做起,你必须信任自己。
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养育好孩子,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孩子,你知道什么东西对你的孩子和家庭来说是最好的。
其次,要充分信任孩子。
信任是指即使遭遇问题、挫折与意外,你依然相信孩子的能力。
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小时候成绩不好,受到老师的挖苦和同学的排挤。但是父亲却看到了他的美术天赋,引导他实现了画家的梦想。
父母的信任,既是为孩子赋能的过程,也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
培养信任感的良好契机是睡觉、吃饭、购物,应该尽早放手让他们去做这些事情。
尊重(Respect)
2025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去世,他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被挖掘出来。
他的三个子女都没有子承父业,研究物理,而是在各自热爱的领域绽放光彩。
长子杨光诺是一名量子计算机专家;次子杨光宇先后从事化学、天文学研究;女儿杨又礼是一名医学博士,曾前往非洲从事医疗活动。
显然,杨振宁十分尊重孩子的选择。
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就是尊重他们的自主与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做的是支持他们发现并追求自己的目标。
尊重孩子包括三个层面:
1.尊重孩子的选择。
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画了一幅画,询问父亲画得怎么样?
父亲答:自己不懂,就不能瞎评价。
黄亦玫不禁感叹,从小到大,父亲从没有说过自己一句不好。
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感情,父母都是绝对的尊重与支持。
即使她离婚后回家,父母也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正是父母无条件的尊重和支持,让黄亦玫无论遭遇什么困境,都敢于从头再来。
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父母要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
2.敢于高标准地要求孩子。
过度溺爱不是尊重,因为没有尊重孩子的能力。
父母要敢于提出高标准要求,鼓励孩子将自己选择的、热爱的事情做到最好,尽可能发挥最大潜能。
3.要想孩子尊重你,你先尊重他。
尊重是双向的,父母子女之间是平等的。
父母要学会听取孩子的意见。父母犯错时,要勇于向孩子道歉。
独立(Independence)
霍启刚与郭晶晶的教育方式被誉为“豪门清流”,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鼓励孩子用劳动换取报酬,比如让孩子帮爸爸洗车来赚取零花钱。
带孩子去农田插秧,体验农耕的辛苦,学会珍惜食物。
要求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在妈妈打扫时帮忙。
要求孩子完成作业后才能进行娱乐活动,培养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
从小学会独立的孩子,成年后应对挑战或挫折时,更加勇敢而从容。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父母的职责。
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或控制,而要允许他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即尽早放手,赋予孩子责任。
父母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尽早让孩子独立做一些能力所及的事情。
比如做家务,独立完成作业等。
哈佛大学曾经对456位少年进行长达75年的追踪调查后得出结论: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15:1,犯罪率为1:10,而且爱做家务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2.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问“为什么”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家长也能用类似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不必随时都有正确的答案,但需要鼓励孩子提出正确的问题。
3.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
埃丝特将坚毅定义为:不论有多困难,或陷入何种逆境,都要坚持不懈,最终达成目标。
坚毅是可以培养的,比如,让孩子尽早学会了解自己,以便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合作(Collaboration)
演员陆毅与鲍蕾夫妇教育孩子时,非常强调家庭团队和合作的概念。
他们经常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周末去哪里玩、假期旅行计划等事情。每个家庭成员,包括孩子,都有平等的发言权。
无论是准备晚餐,还是整理行李等,都要求全家人共同完成任务。爸爸妈妈做饭,孩子就负责摆碗筷或洗水果。
他们还会刻意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比如,让姐姐教妹妹唱歌,或者让妹妹配合姐姐完成手工作品。
合作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团队工作,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家庭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讨论、决策,甚至是纪律的制定与执行。
家庭合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父母的教育观要保持一致。
生儿育女本身就是一项团队工作。
父母的分歧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困惑,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当夫妻双方发生分歧时,要开诚布公地沟通,尽可能达成一致。
父母的一致性,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孩子会时刻观察父母的行为,从而明白:家庭是一个合作团体。
2.与孩子正确沟通,加强合作
家庭的合作,建立在正确的沟通模式上。
要把孩子当做合作伙伴、团队成员,而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让他们做事。
把合作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一起做家务。
让孩子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合理分工。
如果组织家庭活动,可以让孩子出方案、做研究、选择地点或方式等。
通过组织一些团体运动或者活动,为孩子创造合作机会,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
善意(Kindness)
作家李蔚红在《有修养的母亲》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在一个初中女生宿舍里,小怡发现室友小玲未经自己允许,就用了自己的洗发水。
周末回家,她告诉妈妈:“小玲经常偷用我的洗发水。”
妈妈说:“你们都是孩子,是好同学,不能用‘偷’,回去把你的洗发水送给她,你想想,谁有洗发水还愿意用别人的。”
妈妈再三叮嘱女儿,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而且不要对同学用“偷”字。
小怡照着妈妈的话做了。
多年后,小怡四处找工作,接到一个面试电话。
去了之后才发现,HR正是初中室友小玲。原来,小玲筛选简历时,发现了小怡的简历。
而小玲一直对小怡心存感激,因为当时家里穷,才偷用洗发水。小怡不仅没有揭发,还对她很好。
在小玲的举荐下,小怡顺利找到工作。
小怡没想到,自己的一点善意,竟带来了回馈。
善意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培养孩子的善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从日常礼节做起。
比如微笑、礼貌打招呼、说谢谢、帮助他人等。
2.学会感恩。
感恩是善意的一部分。
不要觉得别人为你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要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谢意。
3.通过阅读和游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阅读一些与善意和同理心相关的书,鼓励孩子玩假扮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
埃丝特还建议家庭养宠物,因为饲养宠物是教孩子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好方法。
4.教孩子关心世界。
过度关注个人的成功和完美,很容易培养出自恋的孩子,缺乏善意和同理心。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取得个人成就,还应该改善整个文化和社会。
可以全家一起做公益,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
5.我们不仅要善待陌生人,也要善待身边人。
我们对待最亲近的人时,常常忽略了善意与体贴。
善意应该是针对身边的每个人。
莫言曾说过:“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为人父母,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卓越?
然而许多父母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虽然付出了种种努力,最终却事与愿违。
而埃丝特的Trick教养法,就是想帮助你养育快乐且成功的孩子。
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你也可以成为更智慧的家长,养育更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