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孩子玩手机、打游戏,相信家长们都会愤愤不平:现在的孩子,除了上学,其他时间,就想抱着手机玩个不停,说了“别玩了”也不好使,好像被手机控制了,有的半夜还躲在被窝里玩手机。

朋友小文就没有这个困扰,她家孩子已经上初中了,现在每个周六都会抱着手机打游戏,小文和老公也一起陪着。我问她,你们这样做,不怕孩子沉迷吗?
小文说,从四年级开始,他们就这样做了,到现在,儿子也只有周六玩游戏,平时基本不碰。
这么神奇吗?
《游戏力》这本书的作者告诉家长们,游戏的力量很伟大,不仅能修复孩子的心灵,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拉近亲子关系。
那么,网络游戏也是这样吗?确实,只是载体变了,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吸引孩子的,都不一定是游戏本身,而是孩子在游戏中的体验感,以及自己的情绪、心理变化。

看过一则新闻,儿子上高三了,学习紧张不能玩手机了,就拜托妈妈帮忙代练游戏“保级”,结果妈妈圆满完成保级任务,比儿子玩得还溜。儿子也考出了675分的高分,计划选香港或上海的名校。
还有邻居王姐,带孩子玩了4年的游戏,现在儿子已经考入重点高中了,半个月回来一次,俩人还会约着一起打上几把。
王姐说,儿子上初中后,有段时间不喜欢学习,就想打游戏,她给儿子,买了个平板,约定只有周末可以玩,还得是做完所有学习任务后,儿子答应了。

后来她发现,儿子玩起来很开心,讲了很多她都听不懂,就觉得儿子的世界她钻不进去了。王姐说,为了能搞懂儿子对游戏热爱的点在哪里,她也下载了同款游戏,一起玩了起来。
跟儿子玩的时候,一起讨论装备、游戏阵容,还有战术话题,有时候也会说到别的。比如生活、学习的事情。
有次王姐告诉儿子,她玩游戏是下班后,所有家务都做完了,才开始玩。现在你上初三了,得放假后,所有学习都搞定了,才能玩几把放松,儿子很认可他的说法,上学期间放下了手机,成绩也提高了不少,顺利考上重点高中。
大禹治水用的什么招数?堵不如疏。所以,面对孩子玩游戏的事儿,我们也可以尝试这样做。
如果你一味地制止,对孩子来说,就是被堵住了,一有机会,就会报复性弥补。
你可能也听说过,有的孩子读书的时候被一直管着,不能碰手机游戏,不能摸电脑,等到毕业后,疯了一样玩游戏,工作吊儿郎当,下班就开始玩游戏,工资都用来买游戏装备,甚至贷款买周边。
如果真的到这种地步,家长再愤怒,也无能为力了。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经济独立了,你想管,也管不住了。
我家孩子虽然不沉迷游戏,但有时候也会想玩,还会拉着我一起,我就只会消消乐,他也不嫌弃我的菜鸟水平。有时候我们一起用电脑玩植物大战僵尸,他也会指点我,怎么更快打败僵尸。
玩得多了我就发现,孩子的思维很活跃,总会找到新的思路,而且跟我的话也越来越多了。
还有的孩子喜欢玩手机游戏是因为,在现实中出现了状况。

比如二宝,有时候会跟我说想玩会儿蛋仔游戏,如果是周末,作业也完成的情况,我会允许他玩一会儿,我在旁边观战。
玩了几把以后,二宝忽然跟我说,妈妈,我这周被语文老师批评了一次,因为早读没写完,还跟xx闹别扭了,不过我俩现在和好了。
这些话,他平时很少跟我聊,总是笑嘻嘻的。没想到,在打游戏放松的状态下,脱口而出了。
还有的孩子可能是学习压力、同伴关系不好或者被霸凌了,就想到游戏里放松一下。
如果你不允许,他可能会一直闷着,造成情绪淤堵。还可能偷偷去网吧,用压岁钱买个二手手机,总会找到办法对抗。因为,玩游戏就是他想到最好的放松办法了。
你看,手机游戏可能不是最终的敌人,更重要的是,藏在背后的心理需求。当你允许孩子玩,陪着孩子玩的时候,那个需求可能就被满足了。
我非常能理解,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家孩子是沉迷游戏了,就是贪玩。这样的孩子就算没有网络游戏,也不会好好学习啊!
再说了,游戏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未来大概率也会一直存在。就算没了王者,还有其他游戏。
我们更该做的,是跟孩子分享快乐,让他获得比玩游戏更大的快乐。
比如,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去博物馆、科技馆、海洋馆,还有他喜欢的场所。看得多了,孩子会觉得,自己能跟世界产生链接,带来快乐的事情,好像不只是游戏,自然也就没那么沉迷了。
我一直认为,孩子玩游戏,更多是获得快乐、满足感,如果有比这个更能让他感到快乐,获得满足,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丢下手机,去追求更大的快乐。
枕边育儿寄语:
清朝时期有的人为了斗蛐蛐破产了,当时把蛐蛐这个种族灭绝了,是不是就不会有粮长没有完成捉蛐蛐任务而自杀的悲剧了?所以,这件事儿说到底,还是人本身的问题,不必太过担忧了。你家孩子爱玩手机游戏吗?你会陪他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