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司机的萝卜快跑,正悄悄1天跑完1.5万单生意
创始人
2025-05-24 02:20:42
0

杰西卡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头部Robotaxi玩家纷纷公布了最新进展。

小马智行宣布进入量产元年,将在年底部署1000辆车,其Robotaxi业务的乘客订单车费已暴涨800%

文远知行的Robotaxi车队,已进入3大洲10城,数量超过1200辆,刚获得了Uber的1亿美元追加投资,达成目前行业内最大规模的Robotaxi合作计划。

而目前国内订单规模最大、已实现全无人驾驶运营萝卜快跑,宣布一季度完成了140万次出行服务,平均1天接15555单,每分钟能跑完10单

不同的是,在百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彦宏还提到了那个自动驾驶领域正在追求,但目前无一玩家实现的目标——盈利

“盈利路径已清晰”

百度财报业绩上,被问及萝卜快跑的潜力时,李彦宏一锤定音:

我们已经看到了清晰的盈利路径。

Robotaxi业务的技术难度、烧钱速度,市场有目共睹,盈利总是玩家们尽力尝试,但短期内仍难企及的终极目标。

李彦宏能说出这句话,意味着萝卜快跑背后,Robotaxi业务的运营模式已经形成一套可行的闭环,剩下的就是等待数量上的爆发。

他的底气,有三大核心部分支撑:

首先是成本,硬件和人力方面都在明显下降。

硬件层面,萝卜快跑目前的第六代车,相比五代成本下降约60%,官方信息显示单价为20.47万元一台。

按当前汇率计算,大约是2.8万美元,远低于Waymo的10万美元,也低于特斯拉Cybercab的3万美元。

人力层面,今年2月起,萝卜快跑在大陆已经实现了100%完全无人驾驶运营,车内不再配备安全员,省去了相当大一部分人力成本。

而且今年2月底,萝卜快跑和宁德时代官宣达成换电合作,在外界看来,意味着从运营到充电都无需人工干预,可以更快在大范围内实现7x24小时服务。

其次,萝卜快跑正在通过规模增长,提升运营效率。

业绩会上,李彦宏透露,萝卜快跑已部署了超1000辆无人车,在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服务。

今年一季度,车队共计完成140万次订单,平均下来每天15555单,每分钟完成10单以上。

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一季度接单量增长了75%,环比则增长了27.3%,并且从走势上看,从去年一季度以来,环比增速还在逐渐提高。

而这还是大多地区有运营时间限制,全天候服务只在武汉部分地区开通的前提下。如果7x24小时服务全面推广,规模上可能还会迎来爆发。

第三点,和运营模式有关。

之前,萝卜快跑属于重资产模式,以自营车辆为主,需要承担硬件采购和折旧成本。

而现在萝卜快跑正在转向轻资产运营,和出行服务提供商、当地出租车公司、第三方车队运营商等等洽谈合作,目前已经和汽车租赁服务商神州租车,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

这种轻资产模式,可以通过技术授权和合资运营,把更多重心集中在研发等核心业务,降低资产投入,以此提高运营效率、缩小亏损。

目前,萝卜快跑是国内订单规模最大的Robotaxi服务平台,从成本、到车队规模、再到运营模式,都已经在中国验证了其Robotaxi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时机成熟,萝卜快跑把目光放到了海外。

今年一季度,萝卜快跑进军中东市场,进驻迪拜和阿布扎比,3月宣布将在迪拜部署超千台无人车,5月已开始在迪拜进行开放道路验证测试。

4月,萝卜快跑拿到了香港载客测试许可, 扩大了测试区域,以此在右舵市场试水。

不久前,还有多家媒体表示,知情人士称,萝卜快跑计划在瑞士土耳其落地,未来几个月将在瑞士设立实体公司。

不过,Robotaxi出海,萝卜快跑并非孤例。

时间进入2025年,整个行业的新焦点已经浮出水面。

卷规模,卷出海

Robotaxi全球竞速,今年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一卷规模,二卷出海

技术顶端的中美两股势力,都在今年一季度统一瞄准了目标。

规模上,部署达到1000辆车,成为Robotaxi进入下半场的门票。

目前数量领先的是Waymo,官方数据显示,到5月车队已突破了1500辆

截至5月21日,Waymo的周订单量已超25万次,平均每分钟完成24单,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供超过1000万次付费乘车。

萝卜快跑、文远知行,也都在财报中公布其车队规模超过了1000辆,小马智行则宣布进入量产元年,年底前将完成1000台车部署。

这些玩家现在有个共同点,极速统一都在以技术为核心,开始向轻资产方向发展,以此能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降低资产负担,尽可能早实现盈利。

有一个玩家比较特殊——特斯拉,Robotaxi目前还没看到影子,不过马斯克今年三番五次强调,6月一定会在奥斯汀落地。

虽然刚开始只投放10辆,但他也表示,“几个月内”车队数量就会膨胀到1000辆。

只不过即将投放的运营车是Model Y,而之前宣传的,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的Cybercab,可能到2026年才会量产。

而且特斯拉作为车企出身,其Robotaxi必然也是重资产,即便特斯拉较其他玩家而言,造车和节省成本经验可能更足,但毕竟一辆车下来还是有十几二十万的成本。

不过好处也有,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的Robotaxi车队会很灵活,特斯拉车主在工作或车辆不使用时,可以让自己的车也加入车队“赚外快”。

再看出海方面,中国玩家中,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萝卜快跑外,文远知行已在新加坡、阿布扎比运营。

不久前,文远还和Uber达成合作,计划未来5年,将Robotaxi合作扩展至15座新增城市,覆盖范围包括文远知行深耕已久的中东地区,以及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难题的欧洲市场。

而小马智行,同样也和Uber在中东达成合作,还在卢森堡设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将与Emile Weber合作开展Robotaxi测试。

Waymo则是反向“东进”,今年已在日本东京通过有人驾驶的测试车辆收集数据,为后续在东京推出Robotaxi服务铺路。

事实上,Robotaxi玩家们争相出海,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其实更多是体系能力的延展。

就像电动车之于传统汽车,不是简单的发动机换成电机,而是制造、供应链、软件、服务,乃至整个生态的重构。

Robotaxi更是如此。

硬件上要低成本、易维护,软件上要高稳定、可迭代,运营上还要控成本、提效率。

最关键的,是要让整套系统在不同市场、不同法规下都能跑通。

换句话说,比的不是某一时段数据,而是能否构建一个可以快速复制、可以规模化的Robotaxi商业化体系。

Robotaxi的下半场,不再是谁先跑起来,而是谁能活得更久、跑得更远。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从双缸到“V12” 五十铃内燃... 毫无疑问,在全球的汽车市场中,来自日本的五十铃一直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从1934年至今的91年间,无...
原创 国... 你知道价格最高的国产越野车是哪一款吗? 它既不是用插电增程混动技术的比亚迪仰望U8,也不是长城汽车旗...
华为DriveONE运动域融合...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正引领着汽车动力性能指标的持续飞跃。各大车企纷纷将零百加速、峰值扭矩等作为...
丰田成功的 3 大关键战略,带... 在汽车工业的璀璨星空中,丰田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从 1933 年创立至今,它已成长为业务广泛的庞大...
下周上市!吉利系商乘两用电混皮... 继雷达地平线和雷达金刚纯电车型之后,我国新能源皮卡领导者吉利雷达在今年4月举办的上海车展上推出了一款...
国产锂电池隔膜崛起!15年产学... 在蓉城成都,一场聚焦于科技创新的盛会悄然拉开帷幕。5月23日,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的启动仪式于...
孝义:2025年5月驾校小型汽... 为提高全市驾培机构的培训质量,维护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按照公安部172号令的...
原创 销... 2025年第20周的数据对电车行业颇为不利,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下滑了3.6%,其中曾被视为增...
原创 副... 家人们,今天来唠唠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交通规则 —— 副驾驶不坐人,有时候居然也会被罚款!听到这,估计...
这是游子回家最深情的告白…… 5月23日下午 “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经贸洽谈 暨荆州市2025年第二季度 重大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
高德地图英文版新功能:国际用户... 高德地图近日在国际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其英文版应用增添了打车服务功能,此举旨在为全球旅行者提供更加...
智能交通信号优化?新技术如何重... 智能交通信号优化,这一手段通过运用前沿技术对交通信号进行智能化操控和监管,有助于提高交通流通速度、缓...
穿越时空的驾驶革命:iCAR ... 当温暖的阳光照亮大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上自驾出游和露营的旅程。在这个充满自由与探索精神的季节里,...
智能停车缴费系统,能解决传统停... 智能停车缴费系统,这是一种将高科技与便捷支付手段巧妙结合的停车管理模式。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解决传...
智能停车缴费大揭秘!你真的会扫... 智能停车缴费系统是现代科技与停车管理融合的产物,极大地简化了车主和停车场管理者的日常操作流程。这种缴...
凌渡L GTS来袭!搭载高尔夫... 上汽大众凌渡L系列近日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凌渡L GTS,其正式申报图已经曝光。这款新车在外观设计上...
原创 A... “AUDI E”是上汽旗下的豪华电动汽车品牌,品牌里的首款车已在车展首发亮相;可是量产版最终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