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米YU7初次亮相发布的同一天,已经出气比进气多的高合汽车,突然有了动静。
一个叫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的企业在5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达到了1.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而企业地址就在此前的高合汽车所在地——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环路69号。
根据股东信息可知,该公司是由EV Electra Ltd.(69.8%持股)和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30.2%持股)共同持股,法人则是EV Electra的巴勒斯坦创始人Jihad Mohammad。
需要注意的是,EV Electra是一家来自黎巴嫩的电动车初创企业(但在加拿大注册),也是黎巴嫩本土首个电动汽车制造商。
敢情高合这波是被中东土豪捞了?
不得不说,中东来的土豪确实出手大方,今天有消息称EV Electra承诺未来三年会给高合提供不低于10万辆或者不低于30亿美元的海外采购订单。
但也有人提出质疑,EV Electra虽然是电动车制造商,但自成立以来,车辆的量产和销售情况一直没有详细披露,首款产品QuDS Rise原计划在2022年向市场交付,但仍未量产。
所以这波高合到底能不能彻底站起来,依然要打一个问号。
不过黑马也不太意外,毕竟去中东“化缘”的事儿不少车企都干过;
而且高合在23年的时候就已经从沙特那边拿了56亿美元(虽然据说一直没到账),后来沙特还说要花30亿美元购买华人运通的股权。
咱都知道,去年开始国产新能源就进入了一轮大逃杀,暴雷、破产之类的事情陆陆续续上演。
而高合,就是在2024年年初的时候爆出要倒闭的消息。
黑马记得当时关于高合现金流断裂,供应商停供、工厂停工的截图在网上疯传。
然后高合那边出来辟谣说,我不是我没有我们很正常,不信谣不传谣。
36:这剧情咋这眼熟呢。
中途有消息称创始人丁磊(不是网易养猪那个)还跑去找长安汽车寻求收购。
但最终,在经历了近6个月的停工停产和自救努力后,高合母公司华人运通还是在8月开启了破产预重整,截至24年8月31日,高合已经负债157.81亿元。
关于高合为什么没能撑下去,说法有很多,但黑马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高合一直都在死磕高端豪华车市场,但本质上却只是个“组装厂”。
别说我嘴毒,咱们慢慢说。
稍微对高合有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高合的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炫酷:
就拿19年发布的HiPhi X来说,劳斯莱斯同款的对开门和展翼门,就差现场表演一个变形金刚;
还有20年发布的HiPhi Z:车门上可自定义的LED灯带、车头和车位的ISD交互灯、还有可以在前方投影文字和视频的PML智能可编程大灯、可以前后左右上下旋转的中控大屏……
OK,我知道你们想说啥,但你们先别说。
在19年那会儿,同行交互设计都还是千篇一律的情况下,高合用这套组合拳还真给一批高端消费者哄成了翘嘴,不少人图的就是一个情绪价值。
你想想HiPhi Z和HiPhi X没一辆低于60万元的,有60多万预算买车的消费者,喜欢玩花点儿不是很正常吗。
但高合的定位自然而然就和大众市场没啥缘分了,2021年和2022年,高合汽车的销量均未突破5000辆,分别为4237辆和4349辆。
23年的时候高合推出了售价33.9万起的HiPhi Y,但全年也只卖出了4829辆,其中HiPhi Y买了4174辆,也就是说两款高端车型加起来才卖了655辆。
这么算下来,高合21、22年营收还能达到30亿元左右,23年就只剩下11.3亿元。
但与之相对的,是高合汽车除了车标,身上几乎全是高端供应链的堆料。
比如HiPhi身上配备了来自博世的IVC底盘系统、宁德时代的电池、弗迪的电芯、联合汽车的电机、经纬恒润和安波福角的智驾方案、英国之宝调教的国产音响、组装还是东风悦达起亚代工……
高合主要负责的板块只有产品设计和品牌运营,在2400个专利里面,有大半都是外观设计相关的。
这就导致因为零部件全靠采购,加上高合定位高端成本肯定不可能太低,但价格在那摆着,销量上不去成本无法摊薄,毛利率长期为负。
最终高合势必会被自己这套打法拖垮。
23年的时候,高合意识到只走高端不是长久之计,推出了更便宜的HiPhi Y。
虽说放在现在的市场上看,30多万想走量就跟闹着玩似的,但大家一看:噢是高合啊,那没事了。
不过,如果这波高合真的借助EV Electra起死回生的话,黑马估计高合和人民群众交朋友的事情应该就不了了之了。
EV Electra那边的口径是:收购HiPhi后,将高端电动汽车提升到全新高度。我们将 HiPhi 的尖端设计与我们对未来的愿景相结合,带来更高水平的创新、性能和奢华体验。
黑马翻译一下就是:高级!高级!还是高级!
但以这样的定位,短期内应该是无法在国内市场形成竞争力的,所以大概率高合会将重心转移至海外市场。
但黑马觉得,无论高合最终向哪里发展,如果想要深耕高端市场,自研HiPhi Pilot辅助驾驶系统、座舱升级、超充技术等技术创新是高合必须补足的短板,不然中东土豪的“钞能力”恐怕也难救第二次。
现在高合正在逐步恢复产能,但距离恢复元气重回市场,应该还有很长的距离。
但在黑马看来,高合如果执意要走高端路线,很大可能依旧会重蹈覆辙。
毕竟市场经验告诉我们,高端品牌注定小众,如果不依靠大集团共享平台架构,摊平零部件成本,很难正向盈利。
实际上,高合如果能被长安汽车收购可能是最好的结果,只可惜高合已经身负沉疴……
高合如今能有起死回生之相实属不易,但市场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高合能否活下去,或许只能交给时间裁定。
撰文:柯然
编辑:小马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