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配备定速巡航是否是好事,以及它是否属于智能驾驶,需要从功能实用性、安全性、技术定位等多维度分析。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定速巡航:
定速巡航(Cruise Control) 是汽车上的一种辅助驾驶功能,主要用于在高速公路等路况良好的道路上,帮助驾驶员自动保持设定的车速,减少驾驶疲劳并提高燃油经济性。
核心功能与原理
功能:通过操作方向盘或仪表盘上的按钮,设定一个目标车速后,车辆会自动控制油门(或电机),使车速保持恒定,无需驾驶员持续踩踏加速踏板。
原理:
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会根据轮速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实时调整动力输出,抵消风阻、坡度等因素对车速的影响,维持设定速度。
那么,一个原本用在汽车上的辅助驾驶功能,用到摩托车上面来,可以吗?其实是可以的,具体分析和解读如下:
一、摩托车配备定速巡航的优势与争议
优势:提升舒适性与经济性
长途驾驶省力
尤其适合高速或国道长途骑行时,驾驶员无需持续拧动油门,减少手腕和手臂疲劳,降低长途驾驶的体力消耗。
典型场景:摩旅穿越平原或高速公路时,定速巡航可让驾驶员更专注于路况观察。
辅助控制车速
在限速路段(如高速匝道、隧道)可锁定速度,避免超速;部分车型支持通过按钮微调车速(如 ±5 km/h),操作便捷。
对新手友好:减少因油门控制不稳导致的车速波动,提升驾驶平顺性。
可能优化油耗
稳定车速可使发动机保持在经济转速区间(尤其对燃油摩托车),理论上降低油耗(但实际影响因车型和路况而异)。
争议:安全性与实用性挑战
摩托车特性带来的风险
动态平衡性:摩托车重心更灵活,定速巡航可能限制驾驶员对突发情况(如颠簸、侧风、前车急刹)的即时响应能力(需手动关闭巡航或刹车介入)。
操控优先级:部分骑手认为 “拧油门” 是骑行操控感的一部分,定速巡航可能削弱驾驶参与感,甚至因注意力分散引发危险。
适用场景有限
成本与可靠性
二、定速巡航 vs 智能驾驶:技术定位差异
定速巡航:基础辅助功能
本质:属于单一功能的自动化控制,仅能维持车速恒定,不涉及环境感知、路径规划或自主决策。
操作逻辑:完全依赖驾驶员设定和解除,无法应对复杂路况(如识别交通信号、躲避障碍物)。
智能驾驶:多系统协同的高阶能力
核心特征:需具备 环境感知(传感器 / 摄像头)+ 决策算法 + 执行控制 的闭环能力。
汽车的自适应巡航(ACC):通过雷达 / 摄像头识别前车,自动加减速(属于 L2 级辅助驾驶);
摩托车的弯道 ABS、牵引力控制(TCS):虽属安全辅助,但已涉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典型案例:
摩托车智能驾驶的探索:
部分高端车型已配备电子悬架、倾斜角敏感 ABS/TCS,但尚未普及类似汽车的 “全速域 ACC + 车道保持” 组合。
三、结论:是否值得配备?是否属于智能驾驶?
1. 是否值得配备?
推荐场景:
谨慎选择场景:
2. 是否属于智能驾驶?
定速巡航≠智能驾驶:
它仅是单一的车速控制功能,未涉及 “感知 - 决策 - 执行” 的智能闭环,属于基础驾驶辅助(L0-L1 级)。
智能驾驶的门槛:
摩托车若要实现智能驾驶,需至少具备 环境感知(如毫米波雷达、视觉摄像头)+ 自动制动 / 转向干预 能力(如部分车型的 “碰撞预警制动系统”),目前仍处于技术探索阶段。
四、未来趋势:摩托车智能化的可能性
技术升级方向:
随着电子技术发展,摩托车可能融合更多汽车级辅助功能,例如:
自适应巡航(ACC):通过前置雷达实现跟车加减速(需解决摩托车车身振动对传感器精度的影响);
车道偏离预警(LDW):通过摄像头识别车道线,提示驾驶员偏移风险;
自动紧急制动(AEB):针对行人或静止物体的主动刹车。
挑战:
总结:
摩托车定速巡航是提升特定场景驾驶体验的工具,但需结合使用需求和风险谨慎看待;其本质是基础辅助功能,与 “智能驾驶” 存在技术代差。未来摩托车智能化可能更多聚焦于主动安全系统(如动态牵引力控制、电子悬架),而非完全复制汽车的自动驾驶路径。
注:以上内容由Ai创作,信息综合自互联网,仅供参考。
路威兰盾官网发布网址:https://www.roadever.net/news_details/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