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型无人车管理服务平台。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晚报讯 (记者 董玉含) 近日,全国首个功能型无人车管理服务平台在深圳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以五大核心功能模块为支撑,已接入近300辆无人车,为自动配送2.0时代提速,为低速物流无人车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秒审秒批”一站式上路
据了解,该管理服务平台,是在市交通运输局指导下,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其自主研发的城市级全域数字孪生TransPaaS平台搭建而成。
据深城交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上路审批的行业痛点,平台首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一站式上路审批,加速了商业化进程。“企业现在可在线完成测试申请、线路审批、牌照续期等全流程业务。平台建立车辆全生命周期画像,并联优化跨部门审批,实现‘秒审秒批’,提升效率,加速无人车商业化落地。”
无人车作为新兴事物,路权管理备受争议。对此,为确保无人车安全上路,平台创新打造全国首个基于TransPaaS平台的动态道路风险地图。该功能从路端、车道、时间、车速、车型、规模6个维度动态评估风险。通过实时分析路况和交通数据,精准规划行驶路径,最大限度降低运行风险。
无人车上路是否安全?如何确保车辆安全运行?深城交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实现了全天候状态监管,实时监控无人车的运行状态、位置及任务执行情况。“利用电子围栏和自动预警,能快速识别并上报速度异常、长时停车、突发事故等事件。一旦发生异常,平台能迅速启动警情处置和脱困救援流程,保障运行安全,减少配送延误。”此外,针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事件(运行、功能、网络、数据安全),平台建立了政府、运营主体、车企统一的应急响应机制。遇突发情况,主管部门可通过平台进行会议协商与远程指挥,实现多方协同处置,为自动配送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保障安全的同时,运行效率也有提升。记者了解到,平台整合了运营线路沿线的停车、充电、信号灯及动态事件信息,为无人车提供路侧安全预警和设施服务引导。行驶中的无人车可据此及时找到合适停车充电点,避开突发路况,实现全天候运转。
“全城开放”吸引全球企业落地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目前,深圳功能型无人车的应用场景已深入短途货运、快递配送、无人零售、商超、环卫、巡逻等8大领域,运营规模和自动配送单量持续领跑全国。
这与顶层设计层面的支撑息息相关。记者观察到,此前,深圳已被列入牵头自动配送货运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加速应用试点,深圳已面向自动配送开放了超300公里道路,按照企业的生产投放诉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以业务需求出发,从“能否开放、开放时间、开放车道、开放速度、开放大小、开放规模”六个维度评估线路,最快的速度响应企业开通自动配送路权的需求。
在发展配套方面,除了城市“科创”底色可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记者发现,深圳传统运输企业也在加速融入自动配送领域,例如通过“整合枢纽场站+既有从业人员”构建自动配送运营服务中心,为无人车运营企业提供多元服务。同时,东部公交作为运营主体联合深圳城市职业学院开展自动配送专业人才梯队培养,为产业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深圳市智能网联交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开放道路持续增加、跨区路网加速联通,深圳将以“全城开放”的魄力,吸引全球无人车领先企业落地发展。未来,功能型无人车将像地铁、公交一样,成为深圳智慧城市的重要运输工具,为超大城市治理贡献安全、高效、创新的“深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