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商业帝国正经历一场生死劫。特斯拉二季度交付量预计跌破40万辆,同比下滑10%;欧洲市场销量疲软,中国车企乘虚而入,蚕食着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上海网友戏谑地喊出“特斯拉总部搬来外高桥吧!”,这玩笑话却道出了残酷的现实:昔日意气风发的“科技狂人”,如今已站在十字路口。 彭博分析师指出,如果SpaceX的巨额政府合同生变,再加上特斯拉补贴的骤减,整个马斯克商业生态都将被迫重构,甚至他那雄心勃勃的火星殖民计划都将被迫搁浅。
这一切的根源,要追溯到特朗普与马斯克之间破裂的同盟。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轻描淡写的一句“埃隆可能得回南非老家了”,便直接导致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5%。曾经亲密无间的总统与首富,因“大而美”法案彻底决裂,而这背后,隐藏着三十天内急转直下的权力博弈。
马斯克最初的“低头认错”,如同《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所言的“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表面上,特朗普原谅了马斯克的“背叛”,但实际上,他却对新能源汽车补贴进行了更狠的削减,这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马斯克以为自己已经举起了白旗,然而新的法案不仅取消了7500美元的电动车购置税收抵免,还额外征收每年250美元的电车税。 据摩根大通测算,这将导致特斯拉年利润直接蒸发12亿美元,相当于2024年预期利润的17%。 更致命的是,过去十年,特斯拉靠出售环保监管积分狂赚110亿美元,而这笔收入也面临着消失的风险,这意味着2026年特斯拉的财报可能直接出现亏损。
愤怒的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连发数十帖,痛斥法案“疯狂且具破坏性”,甚至扬言要成立“美国党”以清算支持特朗普的人。 这看似是富豪阶层对传统政治的绝望,实则反映出马斯克与特朗普之间核心利益的冲突:马斯克要保住特斯拉的命,特朗普则要保住他财政法案的选票。
特朗普的报复远不止于此。当马斯克宣布组建新党后,特朗普威胁要用政府效率部门(DOJ)对马斯克展开调查,甚至考虑驱逐他出境。 讽刺的是,这个政府效率部门正是马斯克的“政治遗产”,是他2024年在特朗普政府任职期间一手打造的。 当初他挥舞审计大刀,裁撤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机构,被称为“白宫砍王”,如今DOJ却调转枪口,对特斯拉的联邦补贴和SpaceX的220亿美元政府合同展开审查。
政治报复的连锁反应迅速发酵。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在得州试点,却遭遇联邦交通部突然收紧监管;SpaceX的龙飞船合同面临被终止的风险,星链全球运营也蒙上阴影。 对冲基金借机做空特斯拉,狂赚40亿美元,资本嗅到了血腥味,蜂拥而至。马斯克失去的不仅仅是补贴,还有在华盛顿的政治庇护。 当商业巨头与政治权力碰撞,再厚的钱包也无法抵挡国家机器的碾压。 最终,在这场权力较量中,马斯克输得很彻底。
或许马斯克最初支持特朗普,是因为他看到了民主党在财政管理上的无能,也因为他深知在美国建设特斯拉工厂的巨大挑战,并希望通过支持制造业回流来改善这一现状。 但他最终反对特朗普,是因为他看到了美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可能遭遇的彻底失败,而美国的权力阶层却沉浸在自我编织的胜利幻想之中。 这场较量,不仅是马斯克个人的失败,也反映出美国政治和商业生态的复杂与残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