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份新造车们纷纷公布可观的销量,赚钱正变得日益紧迫,而某车企近期的做法或许能说明他们的赚钱模式,那就是卖汽车周边以及售后服务,车主或许会发现买车不贵,而用车可能会非常昂贵。
这种模式正是他们在手机行业摸索出的模式,当年曾有手机企业指出他们卖手机几乎不赚钱,甚至免费送手机,更有说法是芯片不值钱,将会当沙子论斤卖的言论,赚钱主要靠手机周边,如今他们熟练地将这一套搬到汽车行业,赚钱就更加熟练,而且也会更容易。
相比起手机,汽车这种产品使用寿命很长,而在它的使用寿命期内,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同时汽车这种产品的使用环境远比手机恶劣,日产用车碰碰刮刮不可避免,如此汽车的维修服务也是必然的。
早前就有消费者指出某品牌的维修价格明显偏高,前保险杠更换费用为2.2万元,同级别的奔驰C级的保险杠更换费用为1.5万元;前舱盖更换费用为3.5万元,而同档次的奥迪更换前舱盖的费用为2.8万元,这都可以看出这些车企的配件费用明显偏高。
相比起燃油车,这类电动汽车的配件、芯片更多,可以从中定出更多差异化的价格;此外电动汽车为了强调科技感,引入了更多的先进技术,更换这些配件的价格就更贵了,例如更换中控屏动辄就是数千元,甚至有些车企定价近万元,而显示屏这类东西如今的成本其实并不高。
同时这些电车企业还通过各种权益来捆绑消费者,迫使消费者必须到他们指定的授权店进行维修保养,据传某车企甚至要求车主必须到它指定的4S店更换轮胎,否则就可能导致免费换电的权益受损。
除此之外,日前某车企创始人兜售纸巾盒,号称拥有多少多少先进科技,售价近200元,而其他车企的纸巾盒售价不过70多元,这显示出它在手机行业玩的销售诸多周边大赚钱的方式也开始用于汽车上。
其实这还不算过分的,之前某美国车企就被车主吐槽,汽车稍大一点的问题就得返厂维修,而返厂维修动辄就是数个月,还要支付车辆运输费用6000多元,不仅浪费时间,还费钱,让他直叹买得起车却用不起车。
相比起这些汽车企业,传统汽车企业在这方面要宽松得多,捷达、卡罗拉这些广受消费者欢迎的车型,许多小问题只要找街边维修店就能搞定;多年来这些汽车企业为了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汽车的配件尽可能简化、小模块设计,损坏了一个部件就更换一个小部件,而不是大块更换,降低消费者的维修成本。
汽车企业玩的这些小花招,当然可以短时间内赚大钱,甚至在未来4-5年都能持续赚钱,然而汽车毕竟使用寿命很长,再之后这批车主的教训,只会促使消费重投传统汽车企业怀抱,这两个月就已有不少消费者转向选购外资车,就凸显出口碑的重要性,消费者可以被他们花哨的宣传吸引,但是一旦口碑坏了,将再无翻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