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买了增程车之后,总会被一个问题困住:
充电到底是“用完再充”好,还是“每天都充”好?
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说频繁充电容易加速电池衰减;
也有人说用到没电才充,反而让增程系统负担更重。
听得多了,反而更迷糊。
尤其是你刚提车、开得不多,更不知道该听谁的——
怕充多了毁电池,也怕亏电跑久了把油耗干穿。
可别小看这个细节,它直接影响你几年之后的续航表现、油耗水平,甚至电池寿命。
到底哪种方式才更科学?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背后的科学道理,一次说清楚。
01 是“用完再充”更靠谱吗?
聊到这个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肯定得用完再充啊!”
理由也挺简单:电池是有“循环寿命”的,充得多了,早晚得废。
像手机、电动车,不都一样么?
大家都怕把那1000次、2000次的“循环次数”提前用光——
等哪天电池衰减了,不仅跑不远、还特别费油,那可真是鸡肋了。
尤其是增程车,本身电池容量就不大,更要精打细算地“省着用”。
所以你看,很多新手车主就开始每天琢磨:
“我今天才跑了30公里,不充,攒到亏电再充,是不是能‘省一个循环’?”
听起来确实像那么回事儿,但其实——这逻辑,压根就是误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所谓“循环次数”,根本不是“充一次电就少一次”。
它其实是按“完整的充放循环”来算的。
打个比方你就懂了:
今天用了50%的电,晚上补回来一半;明天再用50%、再补回来——这两次才算一个循环。
所以,“每天充”并不会更快耗尽电池寿命。
反倒是那种天天“用到快亏电再去充”的方式,才是真的伤。
因为当电量耗到接近0%,电池电压会跌到临界值;
这时候不光电池发热、掉性能,还可能让一部分活性锂离子“锁死”在电极里,容量直接永久性缩水。
说白了就是:你眼看着表显还有80%的电,但跑起来,怎么都跑不出80%的路了。
而这一切,其实就始于——你以为的“科学充电”。
02 那意味着“每天都充”最正确?
那会不会反过来,“每天都充”才是最科学的做法?
说实话,也不是。
电池最怕的,从来不是“充得多”,而是“长期待在极端状态”——
太满,或者太空,都会悄悄伤电池。
有些人图省心,天天充到100%,觉得“满电出门更安心”;
还有人习惯性地——车一停,就插上充电枪,仿佛“电池要随时喂饱”。
但你真要这么整,电池还真受不了。
看着表显电量很舒服,但此时的电芯,其实正承受着很高的电压负担;
时间一久,内部材料会逐步老化,热管理系统也得持续运转,增加损耗。
就像人一样——天天吃得太撑,看起来状态不错,但其实五脏六腑早就疲惫不堪。
所以,“每天都充”,其实并不聪明。
一来,电池长时间处于高电压,热胀冷缩风险大,衰减速度也会加快;
二来,频繁插拔充电,还会让插头、充电桩口、甚至BMS系统的磨损比你想象中更快。
03 那怎么充电“最科学”呢?
其实啊,增程车的充电方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
但有一个原则,放在谁身上都适用:别走极端,温和、稳定才是最靠谱的。
具体怎么做呢?其实也不复杂:
第一,别老冲到100%。
现在大多数增程车都能设定充电上限,建议日常把它设在 80% 或 90% 就够用了。
续航照样能用,电池压力却小了不少——就像人吃饭,吃七分饱最养生,吃撑了反倒难受。
你看很多开得久的老司机,从来不让电池“吃太饱”,其实就是懂得在日常里延长寿命。
第二,别等亏电再充。
哪怕是增程,长时间“硬跑电池底儿”也会让电芯反复拉扯,久而久之,活性锂离子就锁在里面出不来了。
建议电量低于20%,就该考虑充电了,别硬扛。
第三,根据电池的类型,做好合理安排。
譬如你的车搭载的是磷酸铁锂电池,它的 SOC 管理困难,所以往往15天或者1个月要充满一次。
否则,很有可能出现“虚电”的情况——跑着跑着,突然没电了,只能靠燃油续命。
反之,如果你用的是三元锂电池,情况会轻松些。
日常把充电上限设到 90%,再避免经常过放,其实五六年都能保持不错的状态。
总的来看就是:
有些人的增程车用了4年,电池健康度掉到80%;
而有的人开了5年,依然能跑远,电池特别健康….
不是电池质量有差异,而是你日常细节没做好。
说白了,别再纠结“每天都充”还是“用完再充”哪个更省——
凡事讲究适当,别过充,也别过放,它就会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