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00万!继前两天比亚迪海洋网海鸥第一百万辆下线之后,紧接着王朝网的轿车大哥汉家族也宣布全球交付百万量达成,对于一台20万级的国产轿车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在庆祝活动现场,比亚迪将第100万辆的汉L,交付给车主――前国家队女足门将、亚洲杯冠军赵丽娜。
长期以来,国内二十万级轿车市场基本以合资品牌为主,但是从比亚迪汉加入竞争以后,二十万级轿车市场的格局逐渐发生了巨大变化——凭借以一己之力,比亚迪汉挺进了合资品牌20万级高溢价区,改写了国内中高端汽车市场的格局。
也正是从比亚迪开始,越来越自主品牌推出20万级新能源中高端车型,逐渐蚕食了合资甚至豪华的原有市场份额,终结了合资燃油在20万元市场躺着赚钱的日子。
那么问题来了,比亚迪汉是如何改写这一市场规则呢?
答其实就简单的两字:技术!
技术是“硬通货”,能击穿消费价值认知
比亚迪汉家族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用技术升维对合资竞品进行降维打击,用技术赋能打破体验壁垒,是其能够在一众合资中级轿车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作为比亚迪王朝系列的旗舰轿车,我们在汉家族车型能够看到诸多比亚迪电池里的“技术大鱼”——第五代DM技术、刀片电池、e3.0平台、CTB架构、云辇底盘、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等等....
而最新上市的比亚迪汉L,更是首发了超级e平台、三万转电机、兆瓦闪充等等高精尖技术。
其中,汉L搭载了全球首款量产的三万转电驱,转速、功率密度均是全球量产最高,单电机580kW功率更可直接对标V12发动机。四驱车型上,整车最大功率高达810kW、1102匹马力,实测零百加速2.7秒,100到200公里每小时加速仅4.74秒,极速超过305公里每小时。以动力而言,汉L已然成为了媲美千万级超跑的存在!
在跑得快基础上,如何提升操控稳定性同样是关键。在驾控层面上,汉L同样武装到了牙齿。其搭载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标配自研的赛车级高性能4活塞卡钳,百零制动距离仅为33米;CTB架构让车身刚性提升30%,重心降低15mm,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抓地性。另外,比亚迪汉L还搭载了全栈自研的云辇-C、iTAC和iCVC等电控系统,同样也能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
此外,比亚迪汉L还是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不论是电机、电池、还是空调等各电子器件都做到了支持 1000V 最高电压。行业一般最大充电电流约为700A,而比亚迪做到了 1000A,充电倍率更是直接达到了全球量产最高的 10C。
在充电速度上,比亚迪充电功率最高可达1000kW(1兆瓦),最高峰值闪充速度可达1秒2公里,在持续闪充的情况下,可实现5分钟补能400公里。这样的补能效率,基本上和油车没有区别了。
其实,对于现在的电车来说,最大的痛点和焦虑已经不再是续航,而是补能效率。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说:充电焦虑始终困扰用户,用户希望充电时间更短一点,常规油车加油5-8 分钟就可以出站,充电至少要半个小时,所以,提升充电速度才能够解决充电焦虑。
比亚迪凭借兆瓦闪充,通过“油电同速”的补能效率,可以说补齐了电车最短的一块短板,使得“油电之争”的天平将向电车大幅倾斜。
技术能打破品牌壁垒,重塑品牌价值
过去,想让一款超过20万元的国产车畅销,实属不易,产品力唱独角戏是绝对不够的,必须要解决品牌力的问题,才能够进入消费者的购车清单中。
在比亚迪汉家族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于过去中国品牌汽车冲高,更多的是依靠价格和性价比。而比亚迪手握诸多高精尖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强大的自研自产整套产业链体系。
这种技术创新的体系能力,是比亚迪做强的终极武器,更为其建立了技术过硬的品牌形象。最终让比亚迪有实力用技术来争夺产品定价权,也让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并真正发自内心觉得,开一款二十多万的比亚迪汉,不比帕萨特、雅阁差。
当然,技术的沉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源于长久以来的发展与积累。
早在二十多年前,当行业并不好看新能源技术的时候,王传福带领的比亚迪就已经超前投入各项新能源技术。
而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比亚迪成为了目前唯一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全产业链研发、设计、生产和制造的中国车企。在电池、电控和电机三大领域,比亚迪基本都实现了自给自足。
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除了玻璃和轮胎,比亚迪的零部件全部来自于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所以,不管是比亚迪汉家族的100万,海鸥的100万,或者以后比亚迪更多百万量级车型,它们的成功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比亚迪厚积薄发的“产物”,是比亚迪在研发实力以及制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这一拳,是比亚迪二十多年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