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名片
中文名:雪豹
别 名:艾叶豹、荷叶豹、萨(藏语)
拉丁名:Panthera uncia
分类地位:食肉目,猫科,豹属
保 护 级 别 :国 家 一 级 保 护 动 物 ,CITES附录Ⅰ物种
濒危等级: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
分 布: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蒙古国、阿富汗、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不丹
雪豹通常在海拔3300—5000米的生境活动,是全球分布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雪豹由于生活在常年积雪的高原地带而得名,是食物链中的顶级捕食者,也是高山生态系统和中亚山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因此被冠以“雪山之巅的王者”美称。
作为顶级捕食者,雪豹对食草动物种群有着直接影响,继而对植被及高山生态系统有着关键影响。同时,雪豹也依赖于高原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只有健康的生境、足够的猎物数量才能支撑它们繁衍生息。雪豹是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示者,其生存状态的好坏,指示着所处区域食物链的良性运转程度,也反映着亚洲高寒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雪豹(王亮 摄)
中亚山地的高原居士
雪豹分布于亚洲12个国家,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蒙古国、阿富汗、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不丹。在分布区西部,它们主要生活于青藏高原的一系列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兴都库什山、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高原。
我国拥有最大的雪豹分布区,分别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南部分布区和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北部分布区。这些位于我国西部的广阔山脉地广人稀,雪豹栖息地保存度相对完好,孕育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雪豹数量。在我国青海、四川、新疆都曾发现雪豹偶尔进入森林。但是总体而言,雪豹并不是森林型的物种,它们从不会进入密林区,并不依靠植被树木的遮挡进行捕猎,而是将巢穴选择在石洞、石缝中,其栖息区域不适宜人类居住,不易到达。
据估计,全球雪豹数量有4000—7000只。然而,随着近年来野外调查设备的提升及调查工作的深入,人们对雪豹数量和种群生存现状开始从悲观逐渐转向相对乐观:在某些做调查的区域,雪豹的数量是稳定或有所增加的。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对雪豹种群评估从“濒危”(EN)降级为“易危”(VU)。
隐匿于山的“进化大师”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雪豹演化出适应高寒环境的一系列特征:它的毛发是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最厚最长最密的,每平方厘米体表长有4000根毛发,每年换毛两次,夏季时腹部及尾部的毛发长5厘米,体侧毛长2.5厘米,而到冬季,腹毛长达12厘米,尾部毛长6厘米,体侧毛发则长到5厘米。雪豹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其皮毛色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穿着与周围岩石纹路“同款的衣服”,在岩石周边玩耍或寻找食物时,这件“衣服”就变成了“隐身衣”,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雪豹的尾巴几乎与身体等长,这有助于其在悬崖峭壁和山脊裸岩地带运动时保持平衡,歇息时还能用尾巴缠绕身体进行取暖。雪豹的头骨也显示出它们对高原山地环境的高度适应:头骨侧面可见眼眶前有一明显阶梯,隆起的前额扩大了鼻腔的容积,能将干燥寒冷、氧气稀薄的高原空气加热加湿,还能增加每次吸气的效率。成年雪豹拥有宽大的爪,近圆形,直径约8厘米,有利于稳步活动在碎石间。
雪豹喜欢在陡峭的地形中活动,包括高山流石滩、山脊、陡崖等,较短粗壮的四肢和长有力的尾巴让它在陡峭的环境中活动自如。雪豹最主要的食物是同样喜欢在此生境中活动的岩羊、北山羊等有蹄类动物。同时,它们也会捕食旱獭、鼠兔、野兔、雉类等体型相对较小的猎物。雪豹依靠其出色的跳跃能力,能在陡峭的地形中追逐猎物约300米。捕获猎物后,雪豹会将其拖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取食猎物尸体上可食用部分,一只成年雪豹通常能依靠一只成年岩羊存活2周左右。一只成年雪豹每年大概需要捕食20—30只成年岩羊供其生存。雪豹善于隐蔽伏击和短距离突击猎物,发现猎物时,它们通常会降低重心,借助周边高大岩石或其他遮蔽物缓慢靠近猎物,待时机成熟,其有力的四肢蹬踏地面,猛然加速奔跑,速度快到让人只能捕捉到模糊的身影,且稍不留神便会消失在视野中。
雪山之王的生存法则
雪豹是独居动物,它们生活在自己的领地内,研究表明,成年雄性雪豹的领地范围可达144—270平方公里,而成年雌性雪豹的领地相对要小,大约在83—165平方公里。建立起稳定领地的雪豹会不停地巡视,并在领地中进行较为明显的标记,最常见的包括用后脚反复蹬踏形成刨坑,或者在高大岩石上喷洒尿液,以此向其他雪豹表明自己的领地范围。它们的尿液中含有多种低分子量化合物,包括戊醇、己醇、庚醇、3-辛酮、壬醛和吲哚等,这些化合物可能在物种的化学通讯中起一定作用。对于侵犯自己领地的同性,雪豹之间会爆发领土之战,身强体壮的雪豹会占据最好的栖息地,而那些刚刚独立的亚成年雪豹则可能要四处游荡,历经数年才能够建立起自己稳固的领地。
雪豹在2—3岁达到性成熟,野生雪豹个体寿命通常在15—18年左右。迫于生存环境的严酷气候,雪豹的繁殖与季节高度相关。它们必须在春季生下小豹,确保幼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来面对下一个春季。通常雪豹在每年冬季进行求偶交配,历经约3个月的孕期后,小雪豹在4—6月出生。通常每胎雪豹会生产2—3只幼崽,特殊情况下最多记录过7只。待产的雌性雪豹通常会把巢穴选择在地形非常隐蔽的石缝或洞穴里,小雪豹会在这里生活2—3个月,断奶后才开始尝试跟着雌豹四处活动。刚出生的雪豹体重约320—567克,出生7天左右才能睁开眼睛,大约在5周时能走路,在10周左右能完全断奶。跟着妈妈的这段时间对小雪豹而言非常重要。雌雪豹需要捕猎大量食物来填饱孩子们不断增大的胃口,而小雪豹也开始观察和学习捕猎本领,这是它们日后独立生活最重要的技能。
蜿蜒崎岖的雪山之路
相比其他活动于较低海拔的大型猫科动物而言,雪豹或许是所有大型猫科动物中受到人为因素干扰最少的一种。对远离人类的高寒山地的适应,或许是雪豹保护自己的最佳生存策略。即便如此,雪豹依然面临着诸多生存问题。
在个别历史分布区,雪豹曾被大肆猎杀。目前,蒙古高原中北部和西伯利亚南部的雪豹已经消失。在大部分区域,对雪豹栖息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的干扰,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也使得雪豹面临与人类更加接近的现状。
从更大尺度来看,全球气候变暖也在潜移默化影响着雪豹的栖息地,雪线不断上升,雪豹的适宜栖息地也逐渐被压缩。当然,这种变化在雪豹已历经的200万年间发生过多次,或许,它们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这些变化。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