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为汽车局的阳谋与散户的困局
看到华为智界要独立运营,东风汽车启动专项招聘的消息,朋友圈里又是一片沸腾。我刷着手机直摇头——这帮人怕是又要被割了。记得去年宁德时代宣布和福特合作建厂时,市场也是一片叫好,结果呢?消息公布当天股价冲高回落,接下来三个月阴跌30%。
这让我想起2007年中石油上市时的盛况。当时所有媒体都在喊"亚洲最赚钱公司",散户排队开户就为买它。结果48元的开盘价成了世纪大顶,十五年了都没解套。你们说讽刺不讽刺?所谓利好,往往就是机构给散户准备的迷魂汤。
二、交易市场的丛林法则
在这个市场混了这么多年,我算是看透了:所有消息面都是为资金服务的工具。就像现在华为这波操作,明面上是产业升级的好事,但具体到股价走势,完全取决于大资金想怎么玩。
去年有个经典案例。某新能源车龙头宣布季度销量翻倍,当天高开5个点,结果收盘倒跌3%。后来数据告诉我真相:消息公布前三天,机构资金已经提前撤离了72%。等散户看到利好冲进去,正好接盘。
三、紫天科技的惨案启示
看看今年初那波行情里的紫天科技(见下图),8天涨20%时多少人喊"主升浪来了"。但大数据早就显示:除了最初两天有机构痕迹,后面全是散户在自嗨。
这张交易行为图更触目惊心(见下图)。橙色柱体就像照妖镜,清楚照出2月之后机构资金彻底消失。当时要是能看到这个数据,傻子才会留着等腰斩。
四、瑞丰高材的另类剧本
再看同期瑞丰高材的走势(见下图),同样是反弹行情,人家能翻两倍。奥秘就在持续活跃的橙色柱体——机构资金从头吃到尾。
五、量化数据的降维打击
现在你们明白了吧?消息面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正决定股价的,是那些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机构动向。而看清这些动向,需要的是能穿透表象的量化工具。
就像去医院体检,光看体重秤没意义,得做CT扫描才能发现内脏问题。股市里那些K线成交量就是体重秤,而交易行为分析才是能照出资金脉络的CT机。
六、华为故事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回到开头的华为汽车局。现在最该关心的不是智界什么时候独立,而是相关概念股里: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量化数据里。可惜90%的散户宁愿相信朋友圈的小作文,也不愿花时间研究真实交易数据。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量化工具就是散户的夜视仪。当别人还在摸黑乱撞时,你已经能看清陷阱和机会的位置——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声明:
本文提及的所有个股及数据仅供说明量化分析原理之用。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部分数据来源网络公开信息,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与操作方式,谨防仿冒账号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