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个省市的汽车行业协会与商务局纷纷推出了针对鸿蒙智行品牌车型的专项补贴政策。这些补贴力度颇大,消费者在购买鸿蒙智行全系或部分指定车型时,可享受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现金补贴,并且这些地方性补贴还能与全国性补贴及品牌自身的优惠政策叠加使用,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车企参与地方优惠活动并非新鲜事,但此次多地针对性地对某一品牌车型推出现金补贴,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信息,实属罕见。此举不仅彰显了车企对鸿蒙智行品牌的重视,也反映出在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车企正通过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
事实上,自2025年以来,“反内卷”和“反价格战”的呼声日益高涨。然而,在官方号召下,一种更为隐蔽的“隐形价格战”却在悄然上演。车企们通过金融手段、权益赠送、配置升级等多种方式,在不直接降价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优惠。例如,乐道L60推出的限时购车礼,不仅包含0首付起前3年免息的金融方案,还赠送5年免费NOA领航辅助等权益。
除了上述优惠方式外,“加量不加价”也成为了车企们的新宠。在车型换代或改款时,车企们往往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同时,对车辆配置进行升级。如瑞虎8L长虹版和瑞虎8 PLUS乘风版,在指导价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增配了不少智能化配置,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用车体验。
然而,尽管车企们通过各种方式努力避免直接的价格战,但车市的整体寒意仍然难以掩盖。今年上半年,虽然多家车企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但均未达成年度销量目标的50%。这一现状为车企们带来了不小的促销压力,也使得“隐形价格战”成为了一种不得不采取的市场策略。
更为严峻的是,多家自主品牌在销量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利润持续压缩的挑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有多家上市车企的营收和毛利率均出现下滑。这一趋势无疑加剧了车企之间的竞争,也使得价格战成为了一种长期生存游戏的门槛测试。
在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更是预测到2030年,在中国目前活跃的129个新能源汽车品牌中,仅有15个将具备财务可持续性。这一预测无疑为车企们敲响了警钟,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http://www.drd.com.cn/xinche/202507/8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