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近日,路透社通过对多家中国车企调研后表示,尽管欧美试图通过对中国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做法,以限制后者因所谓“不公平补贴”而导致的快速发展,但大幅缩短的研发时间与周期,才是中国汽车占据主导地位的最重要因素。
路透社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称,中国品牌在国内销售的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平均车龄为1.6年,而外国品牌的平均车龄为5.4年。多数企业高管和行业专家则表示,缩短汽车研发周期可以节省资金、降低价格,并确保中国企业在技术革命期间拥有最新的车型。
并非依赖补贴
马斯克去年曾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会“摧毁”竞争对手。
咨询公司Automobility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在中国市场排名前五的外国汽车制造商的乘用车总销量从每年940万辆暴跌至640万辆。而同时期排名前五的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则从460万辆增长了一倍多,达到950万辆。
路透社
多年来,福特、大众、Stellantis、通用、雷诺等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首席执行官和其他高管都公开承认中国竞争对手构成了巨大威胁,并经常提到中国竞争对手的研发速度值得学习。
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大众汽车中国区总裁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便表示,大众的目标是“像中国初创企业一样快速且具有竞争力”;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马智欣也强调,日产将赋予中国研发团队主导权,追随中国速度。
为此,不少车企也选择与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其中,大众与小鹏、Stellantis与零跑等合作,均展现了外国车企期望从中国同行学习运营方式的愿景。
上海同济大学汽车研究教授韩艾伦(Allen Han)表示,在模仿外国汽车之后,中国汽车业开始仔细研究竞争对手的工程流程,并设计自己不同的、更快的产品发布途径。
当然,这种高速迭代的竞争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残酷的市场格局,据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数据,中国现有的169家汽车制造商中,有93家市场份额低于0.1%。
但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此前曾表示,尽管这是一个非常残酷和竞争激烈的过程,但幸存者将非常强大。
独特的中国速度
在外媒眼中,中国速度带来的市场表现尤为直观。JATO数据显示,自特斯拉2020年推出Model Y以来,比亚迪已经推出40多款全新车型和139款更新或升级车型。
这份推新速度首先被归功于扁平化的内部架构,比亚迪英国市场经理马克·布伦德尔(Mark Blundell)表示,“我们和董事长之间的层级很少,可以迅速获得决定,让我们变得灵活和迅速。”
奇瑞汽车首席国际品牌工程师麦逸凡(Peter Matkin)则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员工通常每周工作六天,每天12小时。“其他全球汽车制造商完全不知道自己正面对着什么。”
比亚迪自研8合1电驱 比亚迪官网
此外,通过自研来替代从供应商采购,也是比亚迪能够提速的一大利器。据艾睿铂分析,海豹内部零部件比例为75%,而特斯拉Model 3和大众ID.3内部零部件比例分别为46%和35%。
与外国竞争对手相比,中国车企的工程师更愿意在车型开发过程的后期改变设计和零部件,而外国车企则倾向于严格的时间表和审查流程。
行业高管和专家表示,与全球行业标准审查中的层层质量筛查不同的是,中国汽车制造商推出优质的汽车的速度很快。后者更多地依靠模拟测试和AI,而不是现实世界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测试,新车型的发布更像是研发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同时在后期会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增加频繁的升级,这与硅谷的科技初创企业如出一辙。
丰田员工表示,在为期4年的开发过程开始时,丰田就会确定一款车型的规格,后期很少做出重大改变。在此过程中,丰田会制造6辆原型车,并在数十万公里的试驾中验证其可靠性。这也是传统车企至今难以企及中国速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较于模拟数据,传统车企冗长的实际产品验证环节,导致其倾向于以线性方式工作:各部门需要等待轮到他们来处理部件或系统。
极氪009工厂 路透社
而更加依赖数字化研发的中国车企,往往能够对全球研发团队进行平行部署。以极氪为例,在工程师每天下班后,都会把工作交给瑞典哥德堡设计中心的同事,得益于时差,可以实现不间断地开发20个小时。极氪副总裁徐云预估,“中国流程”将使开发时间“缩短一倍或三倍”。
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并不会影响中国汽车的质量,尽管中国品牌车型审查过程很短,但总能在严苛的E-NCAP(欧洲新车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安全评级。E-NCAP战略发展主管马修·艾弗里(Matthew Avery)表示,丢掉“中国汽车意味着更低的质量或更低安全性能”的偏见吧,当代中国品牌汽车质量“远比其他品牌要好”。
同时,中国车企还会通过跨车型使用标准化的汽车平台和零部件,来节省时间和金钱。例如极氪拥有一个包含吉利20年制造经验的数据库,由人工智能来挖掘其中的信息,并告诉工程师哪些部件效果最好,成本最低。
奇瑞Jaecoo 7 路透社
拥有丰富产品矩阵的奇瑞也是如此,每开发一款车型,该公司都会提出5到10个数字设计方案。如果任何车型失败,都能够迅速更换另一款车型。工程师马特金在提到海外销售的插混车型Jaecoo 7时表示,“如果今天所有人都说‘我们讨厌它’,不到两年,它就会重生。它可能仍然被称为Jaecoo 7,但看起来会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