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车驰天下·材赋未来”产业投资促进大会举行,现场签约15个项目。
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已形成
活动邀请了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和机构代表,以及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参会,展示了深汕特别合作区营商环境及一批新项目投用、建设、开工情况,15个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整车热管理系统集成设备生产基地、汽车特种涂料及高端化工材料研发基地、半导体高端精密设备生产基地等。
深汕特别合作区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打造以比亚迪为龙头项目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近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5%,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4%,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工业投资年均增长71%。
自2021年8月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签约以来,二期、三期、四期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300多亿元,上下游企业结伴而来,已形成以比亚迪为龙头,以京西智行、佛吉亚、东风李尔、延锋国际等近30家企业为代表的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在深汕特别合作区优良的营商环境下,京西智行深汕生产基地仅用时18个月,即完成土地整理、厂房施工、产线安装,今年3月13日,京西智行深汕生产基地的正式落成以及全国首条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生产线的正式投产。
深汕特别合作区还落地了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这是深圳首个、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聚力打造百亿级高性能材料产业集群,已引进瑞华泰、华特鹏、博纯材料、德方纳米、高发气体等项目,致力打造“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和创新型智慧化工园区,成为深圳市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高发气体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大会上表示,项目建成后即启动产能转移,锚定3亿元产值目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投产达产。
参会企业:深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优选之地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省级地方性法规明确,“深圳市应当以所属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负责合作区开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今年6月,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明确提出“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深汕管理体制第2次被写入中央文件。
“在深汕,是深圳”。进入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句标语醒目而耀眼,这不仅是口号,更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融入深圳的生动写照。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速构建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一流营商环境,机制体制持续完善,一体化步伐全面提速。产业承载空间广阔、配套完善,水电气等要素超前保障,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对标深圳,平方公里级产业空间、百万平方米级优质厂房虚位以待。交通枢纽能级跃升,深汕高铁、广汕高铁、厦深高铁“三铁”联动,小漠国际物流港已经开通9条外贸滚装航线,二期建设提速,内畅外达的综合交通体系日臻成熟,“深圳半小时”“广州40分钟”生活圈触手可及。
参会企业代表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凭借强劲的发展势头、高端产业的集群优势、浓厚的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的港产城配套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优选之地。为此,他们将深化投资布局,抢抓机遇加速企业成长,实现与深汕的共赢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
摄影:南都记者 赵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