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呼和浩特机务段呼和南检修车间内,一场人机协作的精密作业正在紧张进行。“探伤机器人”沿着地沟导轨稳健移动,发出轻微的机械运转声,正式开启机车轮对探伤工作……
“探伤机器人”学名叫“LU移动式探伤系统”,它固定安装在检修库地沟内,利用超声探伤技术自动检测机车轮对的轮辋和轮辐缺陷,实时生成检测报告,提供检测数据,供技术人员分析检修。
呼和南检修车间探伤工兰涛早已来到随动控制柜前,他一边将各项关键数据和指令准确无误地输入系统,一边紧盯系统采集界面,密切留意机器人的一举一动,准备发出指令。
随着“一键探伤”指令下达,“探伤机器人”迅速响应,两组机械手臂缓缓抬起,宛如灵活的触手伸展、定位,9个探头就像敏锐的感知器官,与机车轮对紧密接触。
探伤过程中,机器人的走行装置持续运作,带动整个检测单元沿着轮对轴向移动,确保每一处都能被探头精准扫查,真正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探伤。
超声波能够穿透轮辋、轮辐,将机车轮对内部结构信息以数据形式反馈回来,并通过无线信号实时传输至随动控制柜,专业软件即刻开启分析工作。只见系统屏幕上原本抽象的数据迅速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兰涛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关键信息。
“探伤机器人”在图像上清晰标注出缺陷的位置、大小,整个分析过程快速且精准。兰涛和搭档拿起手持探伤设备,对缺陷进行进一步精确分析,人机协作确保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人工探伤检测1台车需要3至4人,每次作业耗时2小时左右。而使用‘探伤机器人’检测1台车只需要2名探伤人员用时3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有效地提高了检修效率。
兰涛介绍说。
整个作业现场,除了“探伤机器人”运转声,再无其他杂音,所有人都投入到这场人机协作的精密检测作业中……
供稿:呼和浩特机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张慧清 杨睿迪
编辑:乔玉
实习编辑:王嘉妮
审核: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