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汽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与华为,共同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深入探讨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当前态势与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为智能辅助驾驶产业的全面发展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蓝图。
随着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诸如自动驾驶分级、关键技术术语等新概念不断涌现,但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的混淆与消费者的误解。白皮书通过详尽的技术阐释,为自动驾驶分级、感知技术、决策算法及执行系统等核心环节提供了明确的定义与分类,有效解决了因概念模糊而引发的市场波动和用户认知误区。
这一界定不仅帮助企业明确了自身的技术定位,为制定更为精准的技术发展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科学、可靠的技术评估标尺。以往,企业在推广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时,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消费者往往难以准确判断技术的真实水平。白皮书的发布,旨在构建一个行业共识的技术“话语体系”,促进技术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产业向更加稳健的方向迈进。
白皮书还提出了一个五维安全体系,即“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构建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安全防护网络。这一体系的提出,将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心的驾驶体验。
白皮书还关注了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认知现状与市场培育情况。当前,消费者在面对智能驾驶技术时,既表现出过度的期待,又存在信任不足的问题。为此,白皮书建议,行业应通过组织试乘试驾、发布科普资料、加强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帮助消费者建立更为理性的认知框架,提升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理解与信任。
例如,白皮书强调要明确区分L2与L3级功能的不同,向消费者普及“人机共驾”的先进理念及其必要性和局限性,避免因概念混淆而带来的使用风险。同时,企业还需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充分保障用户权益,从而增强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