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梯的质保期是“第一道保险”,主流品牌质保期通常1-3年,但“坑”藏在细节里,比如有的品牌质保3年,但只保核心部件(电机、控制柜),钢丝绳、导轨这些易损件只保1年;有的品牌质保2年,但包含所有部件和人工费,选质保期要问清“保什么、不保什么”,
比如问“钢丝绳断股是否免费换?”“导轨变形维修是否收上门费?”,如果停车场车辆流量大(每天进出超50次),建议选质保期长的(至少2年),且明确包含易损件,否则后期换钢丝绳一次可能花3000-5000元,抵得上小半年维保费。
维保方案分“全包”和“半包”,全包是“一口价管所有”(除了人为损坏),比如每年交2万元,厂家负责换钢丝绳、加润滑油、修控制柜,连电梯井道清洁都包;半包是“只管核心维修”(比如只修电机和控制柜),换钢丝绳、导轨这些要单独收费,如果停车场预算充足,选全包更省心(尤其没专业维修团队时),比如某商场选全包方案,3年下来只比半包多花1万元,但省了5次紧急维修的“加价费”(每次紧急维修厂家可能多收30%-50%);如果预算紧张,选半包但要提前和厂家约定“易损件价格”(比如钢丝绳单价、导轨更换工时费),避免后期被“宰”。
响应速度是“救命指标”,汽车电梯坏了,车辆堵在停车场入口,每耽误1小时可能损失上百元停车费,主流品牌承诺“2小时响应、24小时修复”,但实际要看“有没有驻点维修员”,比如厂家在本地有维修站(30公里内),2小时能到;如果只有省级代理,可能得等4-6小时,
选售后时要查厂家在本地的服务网点(比如官网查“服务网点”或直接打电话问),或者要求合同里写明“超时响应赔偿”(比如每迟到1小时赔200元),某物流园选了一家“本地无网点”的厂家,电梯坏了等6小时才修好,当天损失停车费超2000元,最后通过合同索赔了800元。
配件供应别“卡脖子”,汽车电梯的配件(比如控制柜主板、液压油泵)不是通用件,如果厂家停产或断供,电梯可能“瘫痪”半年,选售后时要问清“配件库存周期”(比如“核心配件备货3年”),或者要求厂家提供“替代方案”(比如用新款主板兼容旧电梯),某老旧停车场用的电梯厂家倒闭,换控制柜主板等了8个月,最后花2万元买了二手件才修好,比买新电梯的维保费还贵。
最后要“留证据”,签合同时把质保期、维保范围、响应时间、配件供应这些条款全写进去,比如写“质保期3年,包含所有部件及人工费”“2小时内响应,超时每小时赔200元”,维修时要求厂家提供“维修记录单”(写明故障原因、更换配件、工时费),后期如果厂家扯皮(比如拒保易损件、拖延维修),这些证据能帮你维权,汽车电梯售后是“长期合作”,选对了能省心10年,选错了可能年年和厂家“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