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在全市引领高效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根据《重庆市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选树推广办法》,确定《创新构建“九治”生态治理体系》等10个案例为2024年度重庆市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数字化赋能长江生态检察官工作》等5个为提名案例。
美丽重庆特推出“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专栏,展示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在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做法。
探索创新汽车制造业清洁生产审核新模式
(牵头单位:两江新区)
(协同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
一、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两江新区是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更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作为重庆市乃至全国重要的传统汽车生产基地,两江新区提出构建“33511”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以汽车制造业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传统汽车制造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
“双碳”目标下,实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对于汽车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力新赛道、再塑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两江新区以清洁生产为抓手,利用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契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围绕污染物源头减量化、资源循环化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两江新区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向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迈进。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并入选“重庆市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2024年前三季度,两江新区直管区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676.7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产量81.1万辆,同比增长9%,占全市汽车产量的46.8%,赛力斯两江工厂实现产能产值5.22万台,产值约13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产值产量31.2万辆,同比增长90.6%,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约59个百分点,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2.5%,新能源汽车渗透率38.4%,赛力斯超级工厂实现产量11万台,成为同行绿色制造标杆。助推新区贡献超过全市16%的GDP,大气和水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仅占全市的1.13%,碳排放强度仅为全市平均值的30%。
二、主要做法
此外,通过平台的大数据汇聚,能全面动态了解两江新区汽车制造业整体水平,能在环境准入和产业淘汰中起到良好的决策辅助作用,一方面能很好地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源头管控作用,着力招引含金量高、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好项目;另一方面能有效助推进一步调“绿”产业结构,留“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引导产业集群化、绿色化发展。
两江新区清洁生产智慧服务平台首页
此外,两江新区还将企业清洁生产清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分别按序排名,通过清洁生产水平反映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引导行业间开展横向对比,鼓励良性竞争,有效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提质增效的自驱力。
三是突破治理思维障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清洁生产通过对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并实施技术、经济、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从而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近年来,两江新区54家汽车制造业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改进方案,获得约9380万元的经济效益,减少碳排放约18000吨/年,在固危废减量、废气和废水治理、污染物减排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涌现了一大批成功案例,如长安汽车推行工厂废水处理站生化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实现年减少约400吨危险废弃物;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实施固体废物设计无害化、周转智能化、回收自动化、利用资源化、管理系统化等“五化”管理,实现工业固废循环化利用率99%,生产效率提高74%,2024年7月荣获工信部“绿色供应链”企业、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四是突破企业被动思维,变被动提升为主动竞争。传统清洁生产审核有一套较为固定的流程和时限,部分企业受限于缺乏专业人才,需付费委托第三方代为开展,增加一定经济负担;部分企业未充分认识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作用和意义,被动应付,在制定清洁生产改进方案时优先选择容易实现的末端治理,较少考虑污染物源头减量,存在“套路化”、“模式化”的问题。通过改革突破,在两江新区,汽车制造业企业可以随时登录清洁生产智慧服务平台免费、自主、便捷、高效地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打破了传统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五年一周期的模式。平台展示的行业间同类企业横向对比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直观地了解本企业清洁生产在行业所处水平,并能通过横向对比及时、准确找准短板。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由政府引导变为企业内驱,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转变为自愿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改革体系图
一、主要成效
一是改革创新成果接地气。建成两江新区汽车制造业清洁生产创新审核平台,出台《两江新区汽车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体系》、《两江新区汽车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体系》、《两江新区汽车制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分级管理办法》、《两江新区汽车制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量化评审指南》等重大文件,建立推动汽车制造业清洁生产的工作体系,汇总企业数据262万条,入库清洁生产审核方案236个,形成了“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引领、技术机构支撑、产业链辐射”的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工作经验在国家清洁生产工作推进会上做交流推广,深圳、大连等省市先后赴渝调研学习,试点成果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验收,按照“一地创新、全域共享”的原则,为国家推动清洁生产审核深化改革提供了两江样本。
三是环境经济效益创新高。2024年前三季度,两江新区直管区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676.7亿元,同比增长35.8%;实现产量81.1万辆,占全市汽车产量的46.8%。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产值产量31.2万辆,同比增长90.6%,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的52.5%,助力重庆重回“汽车产业第一城”。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赛力斯、五菱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提升水性漆替代比例至60%;赛力斯超级工厂引领绿色制造,低碳能源、高效治污,废气零排、磷镍零放,减排20%VOC;上汽红岩无人重卡零碳化,树立行业绿色标杆。通过交流推广,目前已成功对接深圳比亚迪使用两江新区清洁生产智慧服务平台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正在对接北京、上海等多个汽车制造业先进省市,邀请大众、奔驰、宝马等龙头企业体验两江新区清洁生产智慧服务平台,推广汽车制造业清洁生产审核两江模式。下一步还将推动成立“绿色低碳汽车联盟”,汇聚汽车制造业全链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汽车制造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