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电动车市场的充电设施建设迎来了新的政策导向。长期以来,纯电动车的充电功率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许多车主因此感到续航焦虑。并非车辆本身的充电能力受限,而是市面上的充电设备难以准确匹配各类车型的峰值功率,导致部分车型虽然支持高达500kW的充电功率,但在实际充电时往往只能达到120kW左右。
对于纯电动车车主来说,品牌专属的超充站一度被视为一种“特权”。例如,蔚来汽车曾在充电资源紧张的地区实施过时段性封闭管理,仅向蔚来车主开放超充站。然而,这一做法引发了部分蔚来车主的不满,他们发现超充站常被其他品牌车辆占用,导致自己无法充电。蔚来宣传的超充站网络本是为了增强车主的购车信心,但现实却是蔚来车主并未享受到预期的“特权”,仍需与其他品牌车主一同排队。
不过,这一局面或将迎来改变。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消息,要求车企自建的充电桩实现无差别开放。这意味着车企自建的超充站和超充桩将不再进行品牌隔离,其他品牌车辆也能进入充电,且不得设置任何门槛。此举无疑将对已建设大量超充桩的车企构成挑战,其原本享有的优势可能一夜之间不复存在。
然而,对于车企而言,这一政策变化也并非全然不利。事实上,车企自建的超充桩充电费用通常高于第三方快充站,但本品牌车主通过积分抵扣、免服务费等措施往往能享受更多优惠。因此,价格本身已成为一种隐形的门槛或隔离机制。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可能会因此放弃使用品牌超充桩。而无差别开放后,车企充电部门的整体营收有望得到提升。
在此背景下,一些车企如小米和比亚迪因前期未大量建设超充站而显得更为从容。这些品牌的车主在品牌超充站无差别开放后仍能继续使用充电设施,不受影响。然而,对于比亚迪这样的车企来说,随着其兆瓦闪充技术的推出,大量新建超充站已成为必然。因为市面上无论是第三方快充还是品牌超充,都很难达到兆瓦闪充的功率水平。对于比亚迪的兆瓦闪充车型而言,没有匹配的闪充桩将严重影响其充电效率。因此,比亚迪已宣布将与小桔充电、新电途等第三方快充品牌合作,建设超过15000座兆瓦闪充站,以满足现有及未来兆瓦闪充车型的需求。
这些合作建设的超充站将不仅服务于比亚迪车型,其他品牌车辆同样可以使用。只不过比亚迪兆瓦闪充车型的使用体验会更佳。比亚迪提供兆瓦闪充技术,而合作方负责铺设充电设施。未来,比亚迪可能会在4S店和核心地段自建闪充站,其他地方则由第三方合作商提供,以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车企自建充电桩无差别开放的政策本质上并未带来太大差异,只是对于一些车主来说,心理上的专属感可能有所减弱。而对于像比亚迪这样刚开始建桩的车企来说,这一政策为它们提供了更多调整和规划的时间,以更好地布局品牌充电站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