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丨刘天鸣
2025年上半年,广汽集团可能是中国汽车集团中活得最难得那一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价格战,销量止不住地下滑,净利润由盈转亏。
据广汽集团7月11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在亏损18.2亿元至亏损26亿元之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亏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在亏损21.2亿元至32亿元之间,相较去年同期亏损进一步扩大。
从一季度开始,广汽集团业绩表现便开始承压,并且二季度净利润亏损呈现出扩大趋势。2025年一季度,广汽集团营业为198.79亿元,同比下降7.82%,归母净利润为7.32亿元,同比下滑159.95%,扣非净利润为亏损8.93亿元,同比下滑229.89%,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均同比由盈转亏。
根据半年业绩推算,广汽集团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在亏损10.88亿元至亏损18.68亿元之间,扣非净利润在亏损12.27亿元至亏损23.07亿元之间,两项净利润指标环比同比均呈现出扩大趋势。
广汽集团将上半年利润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报告期内推出的几款重点新能源车型,销量仍处于爬坡期,未达计划目标,多个主力车型受价格战影响,收益下滑;二是既有销售体系与新能源转型需求存在结构性错配,销售渠道以原有4S店为主导,直营、代理、互联网等新渠道建设落后于同行业,营销体系效能提升较慢;三是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改革落地显效尚需时间,报告期内公司新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和各领域成本控制仍在持续推进;四是海外销售基础薄弱,在渠道建设、产品管理、经营协调方面仍有待提升。
不止于价格战带来的收益下滑,止不住的销量下滑,对广汽集团净利润影响更大。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新车75.53万辆,同比下滑12.48%。其中,广汽本田、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均呈现出销量大幅下滑趋势,累计销量分别为15.46万辆、14.23万辆、10.87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5.63%、22.55%和13.97%。
广汽丰田是集团内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品牌,上半年累计销量为34.47万辆,同比增幅仅为2.58%。广汽丰田的销量增长对于集团销量与利润的带动作用杯水车薪。
销量下滑背后,是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缺乏爆款车型,被寄予厚望的传祺向往S7、昊铂HL、埃安UT等重点新能源车型,没能在各自细分市场一炮而红,销量爬坡相对缓慢。
今年3月份上市的传祺向往S7,凭借着全新i-GTEC智电科技与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在上市初期斩获万辆订单。然而,在积累市场竞争下,传祺向往S7后劲不足,连续两个月销量维持在1000辆左右,6月销量表现不及传祺GS8。
而在持续火热的小型车市场,埃安UT虽有着小型车价格紧凑型车空间的竞争硬实力,但在比亚迪海鸥与吉利海豚的围追堵截下,销量爬坡较为缓慢,6月销量为5346辆,与单月1.5万辆的盈利平衡点相差较远。
无论是业绩指标还是销量数据,广汽集团正处于下行承压的阵痛期内,打赢翻身仗需要刮骨疗伤的决心。
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已踏进深水区,广汽集团已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全力打好“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这关乎未来的“三大战役”,助力再造新广汽。
针对自主品牌的“番禺行动”,是广汽集团破局重生的关键。集团总部从珠江新城CBD搬迁到番禺汽车城,让产品决策更加迅速,自主品牌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将大幅提升效率。全面引入DSTE(开发战略到执行)、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销售)流程体系,将确保产品从研发到服务围着用户需求转。
同时,广汽集团在采购领域的改革,也为长期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基础,通过建立共同采购和共享中心,整合各子公司的采购需求,实现了规模化采购。冯兴亚曾对外表示,今年采购成本的下降幅度已超过10%。
从组织架构调整到流程体系变革,从产品规划到渠道拓展,从聚焦价值到用户运营体系重构,处于阵痛期的广汽集团主动革新。然而,广汽集团要想在新一轮变革中把握住新机遇,还要解决产品叫好不叫座、品牌年轻化、海外市场拓展等诸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