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出国门,卷向世界!中国车企海外价格战:经销商的眼泪比油价还贵
当国内车企在“卷”字诀上练得炉火纯青,终于发现:家门口的地板砖都快被卷穿了。于是乎,这股“卷风”毅然决然漂洋过海,把国际汽车市场搅得比火锅还沸腾——只不过锅里涮的不是毛肚,是经销商们的利润薄如蝉翼的账本。
最近有个扎心的数据:海外市场1200家中国车企相关的4S店正站在倒闭的悬崖边,脚底下还踩着块松动的石头。
这事儿说起来挺魔幻:2025年初刚送走200家关门的同行,转头就发现剩下的4000家经销商里,三成已经把“资金链告急”四个字写在了脑门上。换算下来,1200家店的玻璃门上,仿佛已经提前贴上了“清仓大甩卖,老板含泪跑路”的海报。
要论这场“海外卷王争霸赛”的主战场,俄罗斯市场必须拥有姓名。中国车企在这儿的操作,活脱脱把汽车销售变成了“亏本赚吆喝”的真人秀:新车一降就是50-100万卢布,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每辆车倒贴一个名牌包的钱。更绝的是“价格倒挂”——卖一辆车的钱,可能还不够给上游打款,活脱脱现代版“买椟还珠”,只不过椟是车,珠是经销商的眼泪。
经销商们的日子过得比脱口秀演员还拧巴:单店一年卖400辆车,听起来不算寒碜,但售后保养的生意还没小区门口的修车摊红火。毕竟车主们看着车价跌得比股市还猛,保养时恨不得自带机油扳手,生怕多花一分钱。再碰上俄罗斯央行把利率飙到21%,贷款购车的人从80%骤降到20%-30%——以前是“借钱也要买车”,现在是“给钱也得掂量掂量”,这波操作直接把车企逼得更依赖价格战:“降!往死里降!先把市场份额卷到手,至于利润……下辈子再说!”
说起来,海外市场的汽车品牌数量早就卷成了“菜市场”:124个品牌挤在一个池子里,单品牌年均销量才1.29万辆。对比一下美国市场,人家单品牌年均能卖35.6万辆,这差距,相当于骑自行车跟高铁比速度。偏偏中国车企还带着“内卷基因”入场,别人降价像割肉,咱们降价像剪指甲,主打一个“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如今这局面,活像一群饿狼冲进了羊群,结果发现羊没多少,狼却越聚越多,最后只能互相啃对方的毛。经销商们夹在中间,左手是车企“不降价就别进货”的通牒,右手是车主“再便宜点就下单”的试探,钱包比脸还干净,只能对着库存车唱:“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的亏损报表)。”
这股“卷出国门”的风,不知道会刮到什么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把“价格战”打成“消耗战”,最先扛不住的,恐怕是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4S店。毕竟,不是每个经销商都能像打不死的小强——有的可能只是只弱不禁风的螳螂,在“卷”的车轮下,终究逃不过被碾成标本的命运。
文章来源:网络,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
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删除。
更多文章请进入下方按钮“往期文章”或“分类阅读”页面进行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