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提“油电同权”,有些人干嘛这么着急?
创始人
2025-07-17 20:00:39
0

在最近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集团某高管到了“油电同权”的话题。他表示,在税收政策上“油电平权”是趋势,但是碳排放的计算难度大,不易作为参考标准。可以考虑按照整备质量来收税,重量越大的车收税越高,通过推动紧凑化、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

很明显,这又是一次有立场的发言,毕竟一汽的电动化率在主流车企中并不算高。就像丰田章男最近频频抨击电车一样,很难说没有个人感情因素。但个人看来,该高管的发言还是挺有意义的,“油电同权”必然是大趋势,不过严格说来他的发言只对了四分之一。

我们之前也批评过广汽某高管的“油电同权”,认为带着自己立场的发言,都不够公允。网友们反应热烈,大家讨论留言不长时间就破千条,阅读过10万+。但是高管觉得自己受到了我的“网暴”,并且官方在平台投诉了我。所以这一次,有人再提“油电同权”,我写这文章其实是心里有阴影的。但是身为媒体人,觉得不吐不快,还是来说说吧。

碳排放并非糊涂账

首先,碳排放的计算难度确实大,涉及制造端、使用端和回收端。但电车和油车谁更环保,这个其实比较明确的。虽然当前制造端和回收端确实电车的碳排放要大一些,比如锂矿的开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池组装的电极涂布和干燥两大工序的耗电量比较大,电池的回收涉及安全放电、机械拆解、电解液高温裂解,塑料件处理等等。

但相比油车长达十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不断排放,电车的碳排放依旧要省得多。以20万公里的使用寿命计算,使用电车的碳排放量大概是20000 kg CO₂(包含发电过程中的碳排放),使用油车大概是43000 kg CO₂,而两者在制造端和回收端的碳排放差异只有几千kg。

综合来看,电车的整体碳排放只有油车的60%左右。这还是基于当前的技术概算,而电车的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以电池生产为例,2025年的碳排放已较 2015 年下降了40%。

因此高管说碳排放的计算难度大其实对也不对,虽然无法百分百准确计算,但电车更加环保无疑是事实。枉顾这一点空谈收环保税,无疑是避重就轻。

按吨位计算有理,也无理

其次说按照整备质量来收税的想法,这个有一定的道理,但最多也只有一半对。电车确实够重,以比亚迪宋PLUS EV为例,它的续航520km版本的整备质量是1920kg,尺寸相当的CR-V整备质量是1729kg,轻了大概200kg,难道CR-V就更加环保了?

提倡“油电同权”的前提,一定是同一标准。电车先天就比油车要重,毕竟电池太重了。也先天比油车的的碳排放要低,毕竟电池太省了,直接用重量一刀切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不考虑重量对不对呢?显然也不对。本来大力发展新能源车是为了环保,为了节能减排,结果现在的新能源车越造越大。往前推几年,我们普通人能基础到的最大的车就是丰田汉兰达或者大众途昂了,这些车也不过4米9左右。结果现在的新能源车动不动就是5米+,宽度近两米。真的每个家庭都必须用大六座、大七座车吗?我看未必。

虽然车越来越大是趋势,但最近几年热销的车,尺寸都是飞速增大,这个就太夸张了。我也能理解大家的需求,理论上只要汽车使用成本不变或更低,大家当然会选择空间更大,看起来更大气的车,但这种做法与节能减排的初衷完全相悖。个人觉得,后续对于高价、大尺寸的纯电车征税是没毛病的。既然享受了更大的空间,做一定的社会回馈又有何不可?

电车该征税,但并不是现在

最近几年,关于对电车征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很多人更是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

我其实很不理解,在国家政策的驱动和企业的努力下,电车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油车用户也不亏呀。以丰田的卡罗拉双擎为例,以前要卖到15万+,现在被打压得只卖10万出头了。虽然相比国产车还是贵,那丰田用户也得到了实惠不是?购置税、油费这些也没涨,国家虽然补贴新能源车,可没从油车用户这里额外薅羊毛呀。

我也支持长期而言要对电车征税,因为从税收公平角度电车确实也应该与油车承担相同的纳税义务。 从公共资源使用角度,电车虽然能源消耗低,污染少,但同样占用道路等公共资源,需要进行维护和管理,收税也有利于促进公共资源合理分配。但这个事就必须立刻马上做吗?一秒都不能等?

借着新能源这个赛道,我们才刚刚把国产车的份额提上来,把国产车的价格卖上去,合资品牌们可都虎视眈眈呢。而且国家的政策也一直在调整,从2014年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一直到2024 -2025年继续免征,2026-2027年大概率是减半征收。

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买车的费用降低了,市场需求扩大了,产业技术实现了创新和升级,我们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汽车产业主导权,当然合资车大降价是顺道的,这个结果很差吗?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是53.3%,确实超过了一半。那国产品牌的口碑真的已经超过合资品牌了吗?说个最简单的,为什么依然那么多人在买卡罗拉双擎,而不是比亚迪秦L DM-i,明明后者更省油,空间更大,配置也更高,还可油可电。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是觉得国产车有多好,更多是合资品牌诚意太差了,产品竞争力也太差了。问界M9确实战胜了宝马X5,那想想宝马要能造出一台深蓝S09挂宝马标,国产车真的有得打吗?唯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国产车还需要努力。

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位高管的话只有四分之一对,首先作为专业人士,说电车和油车的碳排放“没法算”,就是明显避重就轻;其次说按重量收税,没有把油车和电车区分开,也没有考虑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布局。“油电同权”是迟早的事,却也未必一定要现在实施。

等一等,等更多人体会到最新的国产黑科技了,等到消费者真正认可国产品牌了,再收税不迟。也就这三四年的时间了,大家一秒都不能忍了吗?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江苏一男子租房陪读,看到老课桌... 近日,江苏淮安一男子发布视频称,在中学旁租个陪读的房子,没想到竟然发现了30多年前用过的课桌,“当时...
法国知名华裔演员为捡手机从8楼... ▲布海·敏2021年7月在巴黎 当地时间7月10日,知名法籍华裔喜剧演员布海·敏被发现于巴黎第1...
广州律协通报“男婴医院离世家长... 7月17日,广州市律师协会通报:近日,网络平台有关广东泰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邓某涉嫌违规收费的情况引发...
上交所:围绕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 7月17日,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在“债”攀科创高地、服务科技创新——科创债ETF投资研讨会上表示,ETF...
航空航天ETF(159227)... 7月17日,军工板块在经历阶段回调后迎来大幅反弹,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的航空航天ETF(15922...
上交所首批科创债ETF今日上市... 7月17日,首批科创债ETF正式登陆交易所市场。其中,沪市首批6只科创债ETF产品(华夏、鹏华、招商...
10只科创债ETF首秀,哪只最... 首批科创债ETF今日(7月17日)在沪深交易所集体上市,宣告近300亿资金迎来高效配置科创债市场的新...
嘉诚国际:基于跨境电商出海龙头... 证券之星消息,嘉诚国际(603535)07月17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深市首批4只科创债ETF上市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7月17日,首批科创债ETF产品上市,交投十分活跃。 其中,嘉实...
证券板块上涨,香港证券ETF(... 截至收盘,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上涨0.6%,香港证券指数上涨0.6%,沪深300非银行金融指数上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