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亚军
摄影:Bob君
曦健科技已先后完成天使轮、Pre-A轮、Pre-A+轮及A轮四轮融资。
近日,北京曦健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曦健科技”)正式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本草资本领投,某知名产业基金与明恒投资共同跟投。
至此,曦健科技已先后完成天使轮、Pre-A轮、Pre-A+轮及A轮四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2亿元人民币。
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三大方向:严肃医疗场景下的产品注册与临床验证、健康消费市场的SKU扩充与渠道铺设,以及跨医学、工程、AI和商业化背景的团队扩建。
曦健科技预计2025-2027三年内研发投入占比将保持在45%-50%,销售复合增速不低于80%,并在2027年完成新一轮B轮融资。
曦健科技脱胎于清华大学生物材料与软材料力学实验室。该实验室自2012年起在人体软组织力学表征方向持续深耕,累计发表 SCI 论文1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已授权41项,PCT 国际专利8项。曦健科技通过独占许可方式拥有其中 28项核心专利的产业化权利。
据了解,“软组织力学”看似小众,却决定了运动康复精准度、医美效果可预期性、肿瘤早筛灵敏度等一系列关键指标。传统影像学(MRI、CT、超声)只能提供结构信息,无法量化软组织的“软硬程度”“弹性模量”“各向异性”等力学参数。曦健科技把实验室里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微尺度力学反演算法”做成了可在门诊、健身房甚至宠物医院部署的便携式设备,完成了从0到1的技术产品化。
曦健科技董事长张鹏飞为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导,在软组织力学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直接持股5.83%,通过天津源杉医疗科技合伙企业持有额外股份,合计表决权36.9%,保证技术路线的长期稳定。
曦健科技CEO由前 GE Healthcare 大中华区销售总监、拥有15年影像设备商业化经验的刘凯担任;CTO是来自清华机械系的博士王运通,曾主导两代弹性成像算法在 NIH 的临床验证。
2024年,曦健科技营收4800万元,其中硬件3700万、耗材800万、服务300万,毛利率71.6%,研发费用2200万,净亏损1400万。
曦健科技管理层预计,其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1亿、2.5亿、4.3亿元,毛利率维持在70%以上。随着销售放量,费用率将快速摊薄,预计2027年可以实现盈利3500万元,现金流转正。
输入以下数字,查看